同城送花 网上定花 情人节鲜花预订 网上花店 开业鲜花 异地送花
最新配送完成订单:
新时期都市青年爱情信物审美嬗变研究.rar
康薇鲜花速递网 / 2015-02-07

新时期都市青年爱情信物审美嬗变研究.rar

新时期中国都市青年爱情信物审美嬗变研究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阎小龙指导老师邱正伦教授正文摘要在都市大众消费文化语境下,都市青年爱情信物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不仅反映在静态爱情信物的样式变迁中,更主要的是反映在特定的时期的都市青年所持有的爱情观、价值观和信物审美观的变化上。本文以文化人类学和美学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新时期以来都市青年爱情信物的样式变化和特征,力图进一步窥探这一变化背后都市青年人群爱情信物的审美嬗变。本文将新时期以来到现在分为三个时间段,并依据每一阶段所调査和掌握的实实在在的案例作为都市青年爱情信物审美嬗变的依据。通过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笔者首先归纳出了每个阶段都市爱情信物的静态样式特征和动态的精神情感特征:(、八十年代,简单淳朴注重实用性。处在物质相对匮乏的都市青年更倾向于那些具有实用性的物品作为爱情的信物,简单质朴的爱情信物却饱含着当时青年男女们纯真的情感。(、年代,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使得都市青年爱情信物的种类多样化,并幵始浸染上了商业化的色彩。解决了温饱的都市青年幵始转向了追求世俗浪漫色彩和物质享乐的爱情信物。而自主表达下情欲的享乐主义让当时的都市青年开始在身体上和精神上对爱情信物精神内核进行了消解。(、进入世纪,大众化的消费文化使得爱情信物的种类多元化。富裕之后的都市青年在变幻莫测的爱情年代,被大众媒介宣传的爱情信物所俘获并转向信物中短暂的感官剌激体验、经济价值等物性维度的追求,爱情信物也变得物质化、随意化、价格化、工具化,其原本的情感内涵被不断消解。与此同时,都市青年爱情信物在审美特征上也由注重信物的实用之美和情感意蕴“溢出”于物质形式的“纯审美”向越来越注重形式美和浅层次“泛审美”化转变,进入世纪,消费文化和大众传媒打造了所谓的爱情信物消费神话,都市青年开始以各种消费体验代替爱情信物的审美体验,在无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选择中,使得爱情信物中的审美精神和情感意蕴“缺席”,都市青年随之陷入了爱情信物审美的困境之中。具体体现在:爱情信物“纯审美”意蕴与功利化的“泛审美”现实之间的,,,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绪论第一节、问题的缘起与选题的意义一、问题的缘起爱情信物在我国自古有之,在很多诗词歌赋中都有男女恋人之间赠送定情物的描述。中国人传统的爱情物讲究“情”而不讲究“物”,一块玉佩、一个香囊、一束秀发,甚至一枚瓜果,或是几颗红豆都可以作为爱情信物,都可以表达青年男女对“情”的诉求,更是对一份感情能天长地久的期待。当一对新人在众人的见证下,面对爱情信物相互许诺:无论贫穷或是富贵,健康或是疾病,顺境或是逆境,年轻靓丽或是容颜衰老,彼此都会相亲相爱,相依相伴,一生一世,不弃不离,离婚率越来越高的今天,当他们形同陌路时是否还记得面对爱情信物时的信誓旦旦,而爱情的信物又何在?年,演艺圈明星李晨和张馨予因为爱情信物“心形石”事件而被炒得火热。演员李晨在两人相恋后送给张馨予一块小小的“心形石”,并说是他偶然中捡来的。与此同时,李晨前女友向大家展示了一块同样的“心形石”,并声称:这是李晨以前送给她的爱情信物。本来希望二人的爱情会像那颗小石头一样,不管经历多少风雨的洗礼和流水的冲刷,仍然能坚强而经得起一切考验。爱情信物便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而被提到人们面前。当一位青年庄重地递给对方爱情信物并信誓旦旦地说:“我会爱你一生”。当一对新人在众人的祝福声中,给对方戴上了爱情的信物,相互宣誓道:从这一刻起,无论贫穷和富贵,健康和疾病,“我”都将关心她,呵护她,珍惜她,保护她,理解她,尊重她照顾她,谦让她,陪伴她,一生一世,直到永远。在爱情信物的见证下,都市青年爱情的寿命并未像誓言那样长久。正如他们的心声一样:“我们之间爱情的信物越来越多了,而两个人的感情依旧脆弱”;“信物越来越精致了,可是收到它时我依旧无法确定他是不是真的爱我”;“我们的信物越来越贵重了,而他给我的安全感并没有相应的增加,相反那种安全感却来自信物的价格本身”;“信物所宣传的爱情更加甜蜜温馨了,而这泡沫般的幻境只要一接触现实生活便立刻破碎了”;“爱情信物越来越稀有、独创和唯一,却依旧难以让人相信爱情的永久”。都市青年男女在婚恋过程中,对于爱情信物的选赠方式及其审美态度在物质极大丰裕的当代社会变得越发物质化。而这一变化的背后是与都市青年男女爱情观、价值观以及审美取向的转变有关,也与市场经济下的大众化审美文化以及商业消费有着密切的联系。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矛盾和爱情信物审美精神内核的永恒性和审美主体短暂审美体验之间的矛盾。面对这一审美困境,首先必须要建立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为都市青年有更多的自由表达爱情和传送爱情信物的审美心灵空间营造良好的客观环境。其次,都市青年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个人的艺术敏感和审美个性,从而能够在商业消费“泛审美”化的包围中保持爱情信物精神及情感意蕴的独立。最后,要在多元文化语境中提高都市青年爱情信物审美文化的自觉。关键词:都市青年爱情信物审美嬗变丙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借鉴西方在解决现代都市人群审美困境方面的成功经验和相应的审美理论成果,针对当下中国的社会现实探索相应的对策思路,对构建中国当代都市青年人和谐诗意化的生活,在更高层次上塑造都市青年的信物审美观,构筑现代都市精神文明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二)、现实意义:其本身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针对当下都市青年男女信物的审美嬗变这一社会现实进行深入系统的学术研究,并力图通过研究寻找到相应的学术对策,引发学界的共同关注。引导代都市青年男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为都市青年一代获得诗意化栖居的审美爱情生活做出相应的学术努力。为提升当代都市精神文明,建立和谐的都市生活提供相应的借鉴。第二节有关概念的界定一、爱情信物钱腫、金文)、古文口小寨一、“信”从“信”的字体演变看,在金文中“信”是由“九“和“”左右两部分构成,表示人所说的话。《说文解字》中:“信,誠也。从人从言。會意。”本义指语言真实,不虚假。中国人自古就非常重视“倍”,并将其作为一种美好的人格品质。孔子在《论语》中“我三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孟子尽心下》中“可欲之为善,有诸己之为信……”信在这里便是言出必行,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的意思。人们常常将守“信”作为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高低的标准,这种观念深刻的影响这中平民族。“信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作为凭证的物件”,《水济传》第八五回:“封宋江为镇国大将军,总领兵大元帅;赐与金一提,银一种,权当信物。”《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这件小意思权为信物,追出赃来,莫説午慎说文解字上海:巾华绪论有餘,就是止剩得二十两,也都与你。”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信物”具有两层意思,一是以物代信,作为某种凭证。因为人与人之间确立某种关系或是进行某种交易,除了白纸黑字的契约方式外,便是口头约定,但口头约定在没有外在的见证时,很容易发生变节。因此人们会在第三方的见证下立口头契约,第三方既可以是人,又可以是物。信物便是双方以物为证,这一物品的持有代表了双方之间恪守约定,实践诺言,言必行之。此外还有“以信守物”的意思。因为物是两人诚信的代替物,物在信在,物失信失。因此人们对信物也格外重视。正因为双方珍视他们的约定,并且以同样的态度珍视这一物件。在国内已有的对爱情信物的相关研究中,对于爱情信物的界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对其有着各自的解释。如余丹在《〈西厢记〉中的信与信物》中界定为“信物就是用来表达诚意的凭证,所重者在‘信’而不在物’,就像《诗经卹风静女》中写到的那样:‘自牧归黄,询美且异。匪女汝为之美,美人之赔。’因为是心爱的女子所赠,一棵平常的小草在他眼里也美得无与伦比,是那么弥足珍贵”。张丑平在《古代小说中爱情信物的文化内蕴与叙事意义》中阐释“信物作为相恋男女之间传情达意的媒介,由来巳久,它们是诚信与誓言、爱情与忠贞的象征物,并引用乌丙安先生在其著作《中国民间信仰》中的解释:‘信物馈赠是青年男女之间完全自由自愿,没有任何其它附加成份的馈赠授受行为,是最为清新、纯朴、真挚和自由的心声表达’。”以及李雪梅在《明传奇中的爱情信物研究》中“何为信物?〈说文解字〉中说:‘信者,诚也。信者,凭证也。’那么信物也就是作为凭证之物,爱情信物也就是指在爱情发展及其过程之中,男女之间相赠的以表示爱情的凭证的物品”。以上三位学者都抓住了信物最核心的内容,但没有很好的区别信物、爱情信物、定情信物三者的异同。相对而言,学者万明田《中国古典戏曲中的定情信物研究》中从审美主客体的方面对“定情信物”做了比较全面的解释:“‘定情信物’重在‘情’‘信’二字,‘情’者,真情,‘信’者,凭证也。定情信物在传达两人情感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主人翁传情的一种凭证”并从:、定情信物赠送的主客体。、定情信物是情的承载者。、定情信物必须是情的见证者。三方面对定情信物进行了阐释。但因其以古典戏曲文本中的定情信物为研究对象,就造成其阐释要紧紧围绕文本,未能联系到具体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笔者认为的爱情信物是指:青年男女在婚恋过程中以实物相赠作为男女爱情关系的一种凭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余丹在《西厢记》中的信与信物学语文,张丑平古代小说中爱情信物的文化内蕴与叙事意义学术界,‘万明田中国古典戏曲中的定情信物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时期以来婚恋礼金、搏礼和信物变化表礼金纟粤礼年代几百元不等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细发卡、丝巾、围巾、手机、手表和收音机)(后来套、毛衣和年代后期被洗衣机、彩电取代;三时尚新潮的确良衬衣、十六条腿(柜、桌、椅等)喇机裤、半导体收音机年代一千元左右空调、音响、录像机明星片、玫瑰花、巧克买保险做嫁妆(京沪津地力、金银首饰金戒指在区)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成为都市人信物的首选。钻戒进入中国后逐渐被大家接受世纪以几万元到几十嫁妆多变成了现金或车、钻戒、黄金首饰、打火■来万、甚至上百新房家具家居装修被称为机、领带、手链、、万“三子”即房子、车子、手机、笔记本电脑、小票子)汽车、别墅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图表反映出了婚恋文化中,礼金越来越高,聘礼越来越贵重,爱情信物样式越来越多样化,价格化。礼金和聘礼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爱情的信物,其最初并非完全是某种交换,而是寄予着对新人幵始美好生活的祝愿,也是两个人爱情生活的见证。这些原本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无限寄托和期待,不仅仅是物质的叠加,更是一种婚恋文化中精神意蕴的塑造和情感的传递,同时也反映着人们的爱情观和审美观变化。但随着都市人群物质生活的逐步富足,爱情信物由年代注重实用之美转向了注重形式美以及功利化的物性象征之美。而情感精神方面从物质匮乏而情感真挚转向了世俗浪漫和物质享乐,转向了在爱情信物消费神话无尽的审美体验和无边的审美选择,爱情信物也变得物质化、随意化、价格化、工具化,其原本的情感意蕴被不断消解。因此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来窥探在新时期以来,都市青年爱情信物静态的样式变迁背后所潜在的爱情观,信物观以及审美观的动态嬗变。既是笔者对该问题的探究,也是时代的需要。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信物和礼物:“礼”:甲骨文作”,《甲骨文字典》解释为:“从在中从豆,像盛玉以奉神抵之器,引申为奉神祗之酒醴谓之體,奉神之事谓之礼,初皆用豊,后世渐分化。”《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富也。”由此可见,“礼”的本义是祭神求福,祭神祈福首先是一种隆重庄严的具有一定程序的形式,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保持尊敬和虔诚的态度和动作,仪式中有祭品,推而广之,引申为“表示庆贺或敬意而赠送的物品”即如今的礼物的意思。“礼物”通常指:表示敬意、庆祝或感谢而赠送的物品。从二者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不同之处:首先“礼物”重在“礼”,而“信物”重在“信”。二者侧重点不同。其次运用缘由和要达到的目的不同。信物是双方因某事的需要而作为凭证的物件,此物承载了双方共同达成的承诺,双方都需要凭借此物将这种承诺进行到底。而礼物则是一方为了表示对另一方的敬意、庆祝或者感谢而单方面决定要送给对方的物品。但这种表层的区别仅仅是停留在了理论的定义上,而在具体的应用中又具有其特殊性。在恋爱中的双方之间,一方赠送的礼物也常常被当做彼此爱情的信物,因为这时的礼物不仅仅是其定义中“为了表示敬意、庆祝或感激”的情感成分,而更多的是对对方浓浓的爱意,当这种情感被对方所感受到和接受后,隐含在此物中的象征性意蕴便成为双方不言的约定。此时,有情人间的礼物就会变成了爱情信物而被珍视。本文所研究的爱情信物是指新时期以来中国都市青年婚恋过程中相互赠送作为男女爱情关系的一种凭证。而这一凭证所需要的条件是:一是爱情信物的审美主体即赠送者和接受者,也是爱情中的双方。二是,爱情信物必须是“情”的承载者。这里的“情”主要指爱情中的一方向另一方表达自己的爱意。自古以来,情爱在中国社会生活一直是比较隐晦的,而恋爱中的男女又很难用言语完全地表达出对对方的爱意,便出现了“言不尽意”局面,便只能“立象以尽意”。立象尽意有以小喻大,以少总多,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的特点。‘象’是具体的,切近的,显露的,变化多端的,而‘意,则是深远的,幽隐的。”通过有限的爱情信‘许慎说文解字上海中华书局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绪论二、选题的意义自古至今,尤其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随着国内政治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的解放,都市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信物物也悄悄发生着变化。从七十年代的,一支钢笔,一个纸质笔记本,一面镜子,一条纱巾到八十年代的围巾、手套、毛衣到年代时尚新潮的确良衬衣、喇机裤、半导体收音机。从九十年代的明星片、玫瑰花、巧克力、金银首饰、钻戒到世纪,消费主义文化笼罩着整个社会,青年男女对爱情信物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打火机、领带、手链、、手机、笔记本电脑、小汽车、别蜜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人们趋向现代新产品的同时,传统信物也备受青睐,中国结、罗帕、香囊、红豆、木梳、印章成为人们喜欢的爱情信物。在这些表面的变化下面,是都市青年价值观、爱情观以及审美观变化的结果。每个时代的青年所赠送的信物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们不但见证了一段段甜美爱情故事,还折射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信物因为爱情的精神内核而纯洁、永恒;爱情由于有了信物的真情表达而得以传播和持久,并且变得更具体、更实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水平有了巨大的发展,中国都市人群的物质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国家总值是年的倍,是年总值的倍多,与此同时,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也有了也有了大幅度地提升,尤其在年代以后,增长幅度更加明显。在国家经济形势越来越好转,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富裕的同时,爱情信物这一承载人们情感寄托之物在商品经济的刺激下,它的神圣性、永恒性逐渐遭到了消解。变得不再被人们所仰望,失去了崇高的品格,失去了它所应有的精神内核。在当今节日越来越多,商品化礼物的大量涌现逐渐消解了原本重“信”不重“物”的爱情信物的意义。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都市青年的爱情信物变得更注重物质化、随意化、价格化,并且仅仅注重其短暂的浪漫快感的体验,而对爱情信物所代表的“责任”、“忠贞”等意义抛到九霄。笔者以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对改革开放以来的都市青年爱情信物的样式变迁进行梳理,并总结出每个阶段都市青年爱情信物的审美特征,进而根据每个阶段爱情信物的审美特征来总结出现代都市青年的信物观以及在爱情信物审美活动中所存在的一些困境,并试图提出一些启示。一、理论意义:第一,本文通过系统研究当代都市青年一代作为消费时代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人群,以爱情信物为切入点探究其背后不同阶段中都市青年爱情信物的审美特征及其审美问题所在,为学界和政府提供有效的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第二,绪论物之物象,将难以言说和言说不尽的情感充分的传达给了对方,并在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等审美心理的参与中,让爱情信物中的深层次美变得更加深厚。但是爱情信物中所承载的“情”是无法像水中融入的糖一样,可以以百分率的形式计算出来,这也是该领域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个客观的现实,因而这种寄居在爱情信物中的“情”只有通过采访当事人在婚恋阶段中对爱情信物的审美感受来实现。三是,爱情信物必须是“情”的见证者。在爱情信物的见证下,双方履行各自所许下的承诺和对这份爱情的责任。笔者以调查和采访的案例为依据,从爱情信物的现象层面来窥探其在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背后爱情信物审美观的嬗变,进而找出都市青年群体在爱情信物审美观上所存在的问题。在爱情信物的使用范围上,笔者从爱情的不同阶段来看,应既包括恋爱阶段的信物,又包括订婚时的信物,也包括结婚后的信物。“信”,从‘‘人”从“口”,表示人所说的话。在两人的情感中,喜爱、愉悦用语言来表达,由于语言的短暂性,瞬时性以及有限表达性,光有语言的还不行,必须将这语言固定下来,这就又必须借助于物”的帮助。而这一“物”变成了“信”的载体和符号。“物”在这里随意性很大,既可以是某一实实在在的物品,如一片树叶、一枚戒指,又可以是某一事件,比如一次旅行,一场电影等等。因为爱情的神圣,青年男女将会把自己认为最美丽、最珍贵、最富有纪念意义的物品送给对方。爱情信物的核心精神不仅是代表着对对方的承诺、坚贞,而且寄予着幸福、美好和对永恒爱情的向往。信物因爱情的伟大、纯洁而神圣,爱情由于有了信物的真情表达而得以传播和恒久,并且变得更具体、更实在。自新时期以来的三个阶段中,不同时期都市青年人群的爱情信物有着很大的变化,深刻的打上了当时时代的烙印。也是不同时代背景影响下都市青年爱情观,审美观变化的结果。二、都市青年本文研究的群体对象是年龄在—周岁的青年男女,研究的案例则是以重庆等大城市为例。同时文本对都市人群又有了时间上的限定,特指改革开放至今这一时期段。都市青年是本文的行为主体,通常意义上指生存于“人口相对集中、工商业比较发达、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的居民,区别于流动人群,这类人拥有长久的城市身份,长期固定的居住身份是其最重要的身份确认之一。虽然各学术领域对青年的界定各有各的说法,笔者依据心理学中周岁为人认知水平相对成熟的时期,并在中国法律上认可为真正的中国公民,而周岁是青年开始步入中年的标志。故笔者以—岁为青年的年龄域。都市青年则是指拥有长久地‘夏征农,陈至立主编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居住于城市的身份,并且年龄在—周岁之间的群体。之所以要以都市青年为研究群体,在笔者看来,青年是都市中的最为活跃,最富创造精神的一个人群,他们是城市最新鲜的血液,他们的价值观、爱情观以及审美趣味将会影响到整个都市人群。爱情信物只是他们在经历婚恋这一人生最具浪漫色彩的重要时刻,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展示自己最高的审美水平的基础上所精心准备,赠送给对方的具有深厚情感意蕴的物品,就像瓦西列夫所讲:爱情使人对美的感受能力敏锐起来,促进人对世界的艺术化认识。”‘青年群体又是一个城市最为重要的生命力,他们的审美观念将影响整个都市审美趣味的导向。因此都市青年的爱情信物是每个时代最具有概括性、代表性和典型性。但是从笔者查阅的相关资料中,对都市中的青年爱情信物的相关研究比较稀少。对这一问题做深入地思考、研究对构筑都市青年和谐的爱情观,人生观有重要的意义。三、审美嬗变审美是人的一种思想意识和高级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中的美的反映所得到的一种精神体验和愉悦的享受。“嬗”有“更替、税变、变迁、演变”之意。审美嫿变指在不同历史阶段中,人们对客观现实中审美对象的反映所得到的精神体验和偷悦享受的演变过程。本文着力从两个方面来看爱情信物的变迁,一个是物质层面的静态样式变迁,另一方面通过静态样式的物质变迁来窥探信物背后都市青年信物观的动态变迁,即信物的精神内涵和情感意蕴的演变。而这种变化具体来讲从新时期以来的年代,年代和世纪以来的三个时间段来探究信物在每一阶段的状况特征,表面上看仅仅是物的变化,实际上是青年一代价值观,爱情观及审美观变化的结果,依据这些表面的现象特征分析出都市青年在不同阶段爱情信物审美观的变化、特征及表现出的问题。第三节文献综述、研究思路、研究重难点和研究方法一、文献综述国内对于爱情信物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研究的方面:一、对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爱情信物进行研究。这类研究以古典文学作品中出现的爱情信物为研究对象,如李雪梅在《明传奇中的爱情信物研究》,作者考察了爱情信物产生的渊源和文化背景,并重点研究了爱情信物在故事中起到:表现主题,塑造人物形象和引导剧情发展这三大作用。《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信物》中研究了在明代以前的小说中的爱情信物的表现样式及渊源,并集中论述了‘张采義,高敬主编爱情是什么一全球位大师谈爱情北京九州出版社,绪论爱情信物在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故事中所起的作用。《三言中的定情信物价值论》则主要阐述了“三言”中定情信物深厚的文化内含以及在全文中起着贯穿全文红线的作用,并体现了其社会、民族的风貌和当时具有的文化意蕴。张丑平在《古代小说中爱情信物的文化内蕴与叙事意义》将六朝至唐宋时期小说中爱情信物进行分类,并重点分析其所具有的文化内含。指出爱情信物不仅是当时男女爱情的传递者,也是异类婚姻的特殊证物,寄托着坚守情感誓言的同时也印证了落魄文人在当时追求艳遇、财富的现实语境。二、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的爱情信物。关于爱情信物,各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特色。李仪轩《单县城乡定情信物的演变》中记载了该地区从传说到现在城乡定情信物的变化。《土家族定情信物‘花鞋垫’》讲述了深居东蜀武陵山区的石柱土家族的定情信物的花鞋垫中蕴藏了土家少女绵绵的情思,从裁剪、勾线到图案和颜色的搭配都融入了少女们对爱情的无限的憧憬。三、对爱情信物的嬗变的关注。这类文章大多从民俗学的角度出发,例举出各类典型的爱情信物,并重点讲出了古代信物与现代社会中的爱情信物的不同,在最后往往摆出自己的观点。如《定情物的前世今生》、《从苹果到戒指》。但这类文章大多是一些说明性的文章,仅仅停留在爱情信物静态变迁的现象层面上,在对爱情信物的列举上往往不够全面。更缺乏深层次的对这一嬗变现象的解读。综上所述,国内目前关于“爱情信物”的研究比较少,尤其是对改革幵放以来的新时期,都市青年男女爱情信物的研究还很不足,特别是从爱情信物审美嬗变的角度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二、研究思路:本文的题目为“新时期以来中国都市青年爱情信物的审美嬗变研究”,本文将依据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等特征为背景,分别介绍各时期都市青年的爱情信物样式特征、审美特征。通过各阶段的爱情信物样式的比较,进而从更深层次发掘都市青年爱情信物审美嬗变。依据这一思路,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通过当下都市青年爱情信物审美所存在的问题引入信物的审美困境和审视爱情信物审美流变的必要性。同时对于“新时期”、“爱情信物”、“都市青年”、“审美嬗变”的界定和阐释,确定本文对于爱情信物审美嬗变研究的指向。从而使文章的写作具有规范性和严谨性。第二章主要是对新时期以来的“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末”、“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以来”三个阶段以具体事例和调查数据为支撑,从物质和精神两大向度揭示爱情信物样式特征的静态和动态审美流变,在对时代背景的解析中寻找到导致这一流变的缘由。从而为下一章关于爱情信物审美特征的分析做好铺垫。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依据上一章对于新时期以来三个阶段中爱情信物的样式特征,总结出每一阶段爱情信物的审美特征。依据这些审美特征的变化和当代都市青年爱情信物审美上所存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都市青年人群对于爱情信物,越来越注重其物质层面的价格、象征符号所体现的人的身份、地位、品味等等,而精神层面信物多注重对于短暂浪漫的体验,以及消费时所带来的快感。这种审美倾向使得爱情信物中的精神意蕴越来越少,物质因素几乎占据了审美的全部。第四章通过爱情信物不同阶段审美特性的比较和当下都市青年爱情信物审美实践中所存在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启示,以指导都市青年建立正确的爱情观、信物审美观。三、研究方法:、田野考察法和调查问卷法。本选题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出发,首先需要掌握大量各地区不同年龄段都市人群的爱情信物案例,通过访谈的形式,让他们讲出自己的爱情信物的故事,并从中获取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人们的婚恋观念、信物观等方面的信息。笔者将用录音、摄像设备及时记录,然后通过分类分析,以图文的形式展现在文章中。信物是婚恋过程中双方表达爱情的物件,而寄予在信物中爱情的深浅浓厚是无法测量的,我们只能通过设计问卷的方式,测量不同人群对于爱情信物在物质和精神维度上的不同倾向。笔者分别在重庆、西安、兰州等地随机发放问卷。在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归纳,将大量鲜活生动的调研材料及统计数据运用到现代都市青年男女爱情信物审美变迁的宏观分析和对策研究中去,为文本中的理论论述做实实在在的支撑。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主要指对文献的整理、分析、鉴别,并通过对文献的的研究形成真实的有价值的资料和理论依据。本文对新时期以来都市青年爱情信物审美现状的研究,光靠田野调查和问卷数据分析所得到的材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对有关信物现状的文献做出分析。因此还会涉及有关文化人类学、民俗学、中国当代审美理论、消费社会、审美心理学以及生活美学相关文献著作及学科,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用学科中的相关理论来解释都市青年爱情信物的审美现状中的一些现象特征,审美特征。使得文章更有说服力和价值。四、研究旳重点、难点、论文重点:本论文的重点在于对于新时期以来的当代都市青年男女在选择爱情信物所遭遇的审美困境、表现出来的新的审美特征及其成因,包括如何有针对性地借鉴西方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应的对策思路做系统深入的研究;、本选题的难点:第一、对遴选出来的案例进行归纳总结,探讨这些结论是否准确、是否具有普世价值;第二、通过研究提出的对策思路是否有效,是否具有推以来都市青年爱情信物样式嬗变现状及特征第二章新时期以来都市青年爱情信物样式嬗变现状及特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都市生活开始发生巨大变化,这一变化深刻影响着都市人群的价值观、伦理观和审美观以及爱情观的转变,这种变化也深刻影响到了都市青年爱情信物,并在改革开放后的每个不同的阶段展现出不同的样式特征。总体来讲,人们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经济的富裕,爱情信种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如种类多样性,形式精致化和商业化。第一节年代,简单淳朴而情感真挚旳爱情信物六七十年代政治介入人们一切生活中,人性被扭曲,政治信仰和阶级立场代替了男女爱情。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得个人情感与资产阶级情调完全划上了等号,爱情本身也成为资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代名词。大量有爱情内容的小说、电影、戏剧被当做毒草而遭到禁止。男女之间在生活和工作中只有两种关系:阶级情感或阶级斗争,家庭是革命家庭,夫妻是革命夫妻。就整个社会来讲,在两性关系的态度上相当严肃和保守。爱情也打上了浓重的政治印记,男女恋爱的信物在六七十年代大多是《毛泽东语录》,并通常在第一页毛主席头像下写着“同志留念,年月”。在政治气氛有所减退后,一支钢笔,一个笔记本,一面镜子,一块方巾逐渐在青年男女中流行。随着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人们的意识和观念都经历着剧烈的变化。八十年代:社会环境的宽松和人们思想的活跃,市场经济的放开,自文革之后,国人到这个时候才敢把“谈恋爱”这三个字在公开场合说出来,被压抑和遏制的情感需要逐渐摆脱了扭曲和变形旳情感诉求,“体现为‘政治情感’向‘生存生活情感’的过渡,主要解决基本情感(情感的温饱、情感的安全)满足”。年代的纪实故事《在“鹤桥”下面》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不求物质金钱,但求志同道合。那怕山高水远,我愿与你一起携起手来,共同探索那文学的奥秘,架一道幸福的金桥。……作为一个八十年代的青年,我愿抛弃一切腐朽观念,……”被认为是那个时代青年们情感生活的写照。野夫也在《年代的爱情故事》里写到:“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是我们可以挽留的。”“在我们年代曾经迷狂追求的那些激情生活,放浪不羁的自我流放,绝弃功利的奋斗与挑战,耽溺于过程之美而忘却目的的爱情历险;甚至是纯粹的诗意栖居和艺术行动,一切一‘郭景萍中国情感文明变迁年北京:人民出版社,左春海在‘‘鹤桥”下面山东青年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切,都转瞬即逝像一株毫无结果的慌花了。”‘作为那一时期有知识、有理想充满激情的热血青年,在接受到西方婚恋观的影响,特别是萨特、波伏娃、弗洛伊德等人的思想后,摒弃功利,渴望纯粹的爱情,由于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和性的压抑,青年人之间的爱情更多是精神上,而爱情信物便成为这一时期青年人婚恋中非常重要的传情媒介,相对困窘的物质生活让他们在爱情信物的样式选择上有了一定限制,但这些因素并不影响他们彼此之间真挚坚贞的情感。相反这些简单淳朴的信物成为那一时期青年的回忆,也为今天的我们所感叹,所羡慕所渴望!年代的男女双方渐渐敞开心扉,哼着邓丽君柔情的《小城故事》、《甜蜜蜜》等歌曲,将个人缠绵脆弱、刻骨铭心的细微感触叙写到情书中,用情意绵绵的文字,时刻敲打着青春的心扉。有的还会想方设法买到一条纱巾或发卡,羞怯的送到对方的手中,女生们则亲手编织围巾、手套和毛衣,将暖暖的情愫融入到那一针一线中,以此表达对对方的深厚情感。这些都成为男女双方表情达意的珍贵物品,质朴简单,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审美新潮也悄然涌动,的确良衬衣、喇八裤、半导体收音机等新潮商品渐渐成为最时尚最浪漫的信物。正如一位八十年代的人回忆当时的爱情信物时“在我们那个年代,我们还不知道红豆是信物。因为不知道王维那首千古佳作。有意思的是,不知从哪里看到的还是听到的还是自己悟出来的,反正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一一手绢、纱巾、钢笔和日记本,一看大家就明白了。”前两样是男女互送的,似乎说明女孩子永远比男孩子知道干净,男孩子都懂得女孩子喜欢系纱巾。至于钢笔和日记本,大都是女孩子送给男孩子,鼓励对方努力学习,或者是让对方用这支钢笔给自己写信,而日记本则是那时青年的必备,他们将彼此的爱情纪录下来,留给未来的回忆。留给未来的回忆’是那个年代出现频率极高的情感广告语,它出现在同学、战友、同志的合影上和互赠的日记本上。如果是一对恋爱中女孩子给她的男孩子的,那就有深一层的意思了。信物的赠送,还和衷情男女的情感深度和程度有关。如果信物经过了深加工,那说明两人的感情己经很不一般了。当然,也说明两人比较浪漫。比如在手绢上绣上自己名字的拼音缩写,再绣上一朵花一根草什么的,在那个年代,就是很浪漫的了。同样,如果女孩子在送给男友的钢笔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那也是表明她对你寄予着深深的爱恋和期望。自己的女友曾经送一块手绳,白底子,上面有浅黄色的格子,看着很雅致。当然不能用他来措鼻子,放在一私密处,偷空拿出来看一看,再认真叠好放回去。”世纪年代末,社会经济发展仍然非常缓慢,人们的生活资料匮乏,处于野夫年代的爱情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新浪博客:绪论广作用。克服以上问题,便能从学术上找到真正意义上缓解现代都市青年男女爱情信物审美问题的钢匙,对提升都市精神文明,提升都市青年一代爱情价值观和信物观,建立良好的爱情信物文化环境有一定现实意义。两南人硕十学位论文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物质生活用品,在年代物质生活水平决定了当时的青年对于爱情信物的选择空间。亲手织的毛衣、围巾、拉的鞋垫、购买的手帕、梳、花布、以及新潮服饰成为人们的首选。实用的物品在有情人之间传递,时也将浓浓的情感寄予其中。折师范学院上細庄生夫妇,如今他们结婚己年了,当时两人都在费县教“学,庄先生在原临折师专教物理,胡女士则在一所联中教数学,两人二“彳的学校相隔多里地,加上交通不;?最便利,常常两三个月才能见上面,■;■丨簿‘:平时都是靠书信交流。交往半年后,‘;’讲胡女士想送给庄先生件礼物,但:在那欲语还“羞”的年代,人们表图达感情都很含蓄,胡女士思来想去,最终到商店挑选了块纯棉的素色手帕送给了庄先生图。“那时候我们哪里懂什么爱情信物?没那么多浪漫的说法,就是觉得对方人也不错,单纯的想送件东西给他。”“多年前还是一个物质匿乏的时代,很多东西都需要凭票购买,人们送的定情信物无非就是鞋塑、手帕等小物件。那时候,我们工资也不高,我一个月才块多,除去生活费,还要补贴家里一部分,不可能送什么昂贵的东西,再加上家里也没有电视机、录音机等物,不会像今天的孩子们一样去学着送什么特别的东西。”庄先生收到手帕后,非常珍惜胡女士的一片也、思,■直将手帕帝在身上,直到两‘人婚后很长段时间,纸巾开始流行起来,庄先生才将手■了起来。笔者在重庆实地调杳中,遇到热情的李女士,今年岁,原来在企业上班,现在退休在家。“我们那时经济条件都不;!嘗好,在‘耍朋友’的时候,他曾送我一把双喜牌的塑料梳子(图,当时也要±夬‘■多钱。”翻当时的感受吋,她说,“我那—时有一头黒黒的长发,拿到梳子时很高兴,觉得这个人心挺细的”。李女士讲那把梳子她现在还留着,舍不得用。家喻户晓的导:小手帕,年前的爱估信物折蒙晚报,以来都市青年爱情信物样式嬗变现状及特征一种低水平的温饱线上。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年代里,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主要设定于物质层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还涉及政治层面的社会安全的恢复。以此来满足在经历了文革后人们普遍对物质生活的获得和安全感的恢复的需要。因此在年代,我国都市民众是“生存性情感占主导地位,这是一种世俗主义而不是浪漫主义的情感”。整个社会中,“人们追逐经济利益的欲望胜过了追求政治地位的热情,人们更在意物质生活的惬意、贫穷卑微的消除,而不太考虑阶层地位及声望的高低”】在这样的气氛中,风花雪月的爱情等浪漫情感需要远没有满足身体基本的物质需要来得迫切。并且在年代,社会中的伦理道德和人们对于爱情、家庭的观念是混沛的,没有被分的很清晰,正如当时人们的流行语“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饭”。这种局面在年代中后期得到了改善。都市中的男女青年在这个年代,虽然在婚恋观念中己经有了“自主”的意识,但整体依然处于十分保守的状态,人们的思想刚刚得到解放,再加上物质需要是生活的重心,爱情在人心中总是为生活所占据,爱情信物也很少超出生活的范围。物质生活的迫切需要使得人们一个心思的进行生产劳动,追求物质财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没有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更高需要层次的爱情上,而青年男女相处时所赠送的爱情信物也由于物质生活资料的相对短缺而种类有限。他们常常会以生活中的常见的,实用的物品作为信物来赠予对方,没有玫瑰花、巧克力时的浪漫,但却饱含着对彼此爱情的期待和坚守。他们怀着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彼此相互信任,相互促进,在简单、淳朴的爱情信物的见证下,续写着那个年代平凡的爱情故事。这是当今社会青年人所无法想象的,虽然简单朴素,但却真真切切的体现了那个年代的男女青年对待爱情的纯洁和真挚。综观八十年代,都市青年的爱情信物的样式具有以下特征:—、简单淳朴注重实用性这一时期的爱情信物,主要是一些人们日常见到的物质生活用品和文化生活用品,物件相对简单淳朴,这些物品紧紧围绕着人们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方面展开,实用性是最重要的因素。从物质功用形态来看,这一时期的爱情信物分‘郭景萍中国情感文明变迁年北京:人民出版社以来都市青年爱情信物样式嬗变现状及特征演张艺谋的爱情信物是一个“简朴而精致的海轉相机的外套,是他的妻子肖华为他一针一线缝制成的:劳动布作面,细花布作里,间絮了厚厚的细棉。虽然妻子华不能陪伴着他四处拍摄,但这台海曉相机在外套的保护下伴他曾登华岳「益口,七经丝绸之路。观莫高石窟,下戈壁大漠。”第一类则是文化生活用品,周海波教授曾这样叙述当时的青年对于爱情的表达,“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下作的小伙子们就像一群猎豹,四面出,寻找理想的猎物,人们刚刚被启蒙的爱情意识非常想找到适合于实践的场所。小伙子们一点头绪都找不到,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应对那些花花绿绿的事情,也不知道如何向看中的目标表达自己的心意。似乎老大们的启蒙课程里都没冇这一课,只有阿式的求爱:直奔主题。可是大家毕竟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是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有追求的“四有”青年,虽然都有直奔主题的想法和要求,可是那年头大家在文艺理论课已经知道了主题先行论”的危害,心中有了主题,可是不好直奔,都想搞出点浪漫的诗意来。偶有哪一位已经有了目标,也多是花前月下’漫步谈心,偶尔有意无意地■爲邏手碰着手,就会有一种让人心动、发抖的感觉。”但是的青年们热爱文丨艺,文艺生活的物品也就成了他们■》传情达意的媒介。张世和爱人花娟■已经携手走过二十多年。望当初,‘他很得意自己的出手不凡。年,‘他用本售价元六角的上海影集打动了花娟的芳心。“我们那时不比现在,还比较羞湿,不说谈恋爱,图叫交朋友。”张世中专年业刚参加工作,花娟高考落榜作为临时工进入他所在的单位,成了同事。一来二去,张世按接不住了,私下偷偷向花娟表达了‘交朋友’的想法。花娟并没有当场同意,好在也没拒绝,只是羞答答回句‘考虑考虑’。张世左思右想决定主动出击,他先去了三孝—家文具店,花一■兀六角买了一本红封皮的上海影集(图。对于当时月工资仅有余元的张世来说,一元六角是很可观的一笔开支。影集到手后,他找出自认最帅的中专毕业大头照底片,自己动手放大到四寸洗出来,在影集扉页上的心语是借用鲁迅先生题给瞿秋白的那句话‘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字里行间的深意不必说,放天聘闲话张艺谋北京影坛,年代的爱怙表达青报,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更让他得意的是还可以借此一展书法功力。凝心聚力写上这段话,加上落款,再盖上个人印章,他还是唯恐表白得不够彻底。最后,他在影集里还附上了一颗相思豆。”收到张世这份颇为用心的礼物,花娟意外而感动,当即表示很喜欢。两人由此正式开始交往。这本影集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他们的爱情信物。物质的相对紧缺使得人们在意识中不会高价或者毫无实用价值的物品送给对方,人们将更多的心思花在了积累物质生活资料,即使爱情也常常为之服务,爱情信物更是围绕着这一中心而被选择。这时的信物不仅仅要对方带在身边,而更重要的是要他穿着、戴着,总之要用着。那时害羞的年轻姑娘看到心爱的人穿着自己的亲手织的毛衣,暖暖的情愫便悄悄涌上心头,不用太多语言,在那时看起来已经很浪漫,那一刻,总会在两个人心中深深的铭记。二、物质困窘情感内涵却相对真挚在如今看来生活中的平常物品却是那时青年男女之间传情达意的最为珍贵的信物样式。正如《年代的爱情》书中敬文东在序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年代的青湿青年如今已到霜鬓中年,年代的初恋如今早已成为回忆的对象,它是那个年代过来人记忆深处的隐痛……年代是奇迹,是共和国历史上罕见的清纯时代,是废墟上生长出来的好时光。那时的野夫年轻,爱情更年轻;那时,野夫纯洁,不敢褒渎神圣的爱情。在年代,拉手、在夕阳或月光下散步,是爱情的万能公式。蔑视权贵和金钱,崇尚才华和艺术,则是爱情的最低标准。不像现在,一切都需要货币去定义。……这简简单单的信物中,所蕴含的情感是却是那样的纯洁、那样的真擎、淳朴,令我们向往。重庆的李女士也曾说过:“当时双方兄妹多,家里负担重,自己在企业参加工作,只有二十多块钱的工资,补贴家用后所剩无几。恋爱时收到丈夫送的梳子,已经是稀罕物了!”这一时期都市青年虽然向往着圣洁的爱情理想,但物质生活的相对匮乏中,这种爱情信物的珍贵便更体现了出来,人们更看重信物中的情感因素,而不仅仅是物品的物性因素,那时的人们更容易满足,或许有情人之间的一颗大白兔奶糖也会给对方带来很长时间的感动和幸福。“当时也没有说谈恋爱一定要送信物的风气,更没有向对方张口索要的心思,更多的是自发主动准备的,而且很简单。”另一个客观现实原因便是年代末到年代的中国,即使是大城市,交通那时还很不发达,人们之间的被现实的空间距离所分隔,婚恋中的男男女女,被空间所阻隔,也被时间来开。当时最为普遍的就是给对方写信了,书信便成为那是相隔两地的青年男女情感寄托于言说的最好方式,而信件也成为众多恋人情感野夫年代的爱情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笔者采访资料整理所得笔者采访资料整理所得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经济的发展,使得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情感期望值,年代是中国情感文明经历的第二次大转换,“体现为‘日常情感’向世俗浪漫情感’的转换,主要解决情感相对幸福并获得美感’的问题”‘“年代的中国人的情感,继续演绎着年代改革幵放带来的殖变,并呈现出新的景象:生存主义情感虽然仍是中国人的主要文化表情,但却发生了渗入市场经济后的大变脸,从素朴的物质生活满足的快乐发展到追求世俗的享乐主义;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素质的提升,精神需要的满足逐渐成为人们心灵快乐的主要源泉,注重人际交往,从爱情生活中寻找生活的乐趣,并对计划经济体制、特别是全能主义政治将情感置于极权主义的禁锢之中进行了颠覆性的革命,争得权力与自由的浪漫主义成为情感发展的主旋律,从而构成一种世俗情感与浪漫主义情感交织并存的复杂态势。”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追求开始在爱情中齐头并进,敢于向对方大胆表白“我爱你”。都市人群开始摆脱了过去那种囿于生活之困而情感不能得到张扬的痛苦,开始在肉体上追求物质享乐主义,精神上追求世俗的浪漫主义。这种观念反映在爱情信物上,首先便体现在对信物样式的选择上,年代以来的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的爱情信物在这一时期依然存在,但已经不再是主流,年代都市青年男女更加倾向于贵重的珠宝首饰及鲜花作为爱情的信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市文化的繁荣,人们己不再满足于仅仅用物质消费来表达心意,而情感消费悄然兴起,日益普及……玫瑰花在每年的月日情人节,便成为了高贵的公主,雅洁芳香的玫瑰是爱情的信物和象征。”年代,婚礼嫁妆在这一时期也已改老三件,取而代之的是空调、音响、录像机。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增长与物质的宽裕,城里人结婚开始流行“三转一响”,分别是自行车、缝纽机、手表或收音机。到了年代中后期,人们已不再满足于自行车之类的“三大件”,而演变成了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这时候,许多城里父母开始为婚房发愁了,年代还未提上日程的婚房成为年代结婚的难题。年代初,还有许多单位住房紧张,因此以结婚登记为分房条件,单位分的宿舍便成为年代初期城里人当作结婚新房来使用。九十年代末商品房应时而生,新郎家那些形式上的聘礼渐渐转化成房子这样的不动产。但是与年代不同的是随着物质的丰盛,钻戒、销金……等泊来品日渐成为今天中国人结婚的必要聘礼嫁妆。当然,结婚被要求送别墅、豪华轿车的也不少,有人也开始送更为昂贵的游艇。综观这一时期的都市青年的爱情信物有一下几个特征:‘郭景萍中国情感文明变迁年北京:人民出版社郭景萍中国情感文明变迁年北京:人民出版社郑荣基广州人的情感消费美与时代,以来都市青年爱情信物样式嬗变现状及特征一、市场经济背景下种类多样化、商品化的信物样式年代,市场经济确立并快速发展,“措钱”成为了这一阶段人们致富的苦遍用语,随着开放程度的扩大,两方的思想观念和各类商品“泊”到了中国,人们一方面享受着物质逐步多样化所带来的愉悦,另一方面逐渐效仿着西方人所谓的“浪漫”的生活方式。一、爱情信物种类多样化这一时期由于市场的放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特色商品逐渐在中国市场上出现。商品种类火大增加,人们的选择空间更大了。尤其是随着市场开发而被引进的西方浪漫色彩的爱情表达方式所要消耗的商品,成为这、一时期都市青年追捧的对象,如玫瑰花、令%‘巧克力、毛绒玩具等。年钻戒被引入看:二到中国大陆,引起了有情人的疯狂喜爱,但昂贵的价格使得只有部分都市青年才為、能消费的起,而黄金首饰则是般青年人群的首选,此外还有各类材质的贵重首饰成为最普遍的爱情信物。在沿海发达地区,宠物也变成了爱情的信物而出现。“年代张莎与老公相遇、结缘,就像电影《爱情狗奇缘》巾的桥段一样,是因为只可爱的金毛犬毛毛。此后两人便将毛毛当做爱情的信物”。当然在物质生活逐渐摆脱年代困窘而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在情感需求上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而是更加注重对方某方而的提升和收益,“深圳的许先生花元在红荡路某健美乐苑购买了一张健身钻石卡送给、‘女友”,“在某运输公司工作的吴小姐只有、高中学历,其男友动员她参加成人自学考试,争取拿到本科学历,并亲自前往报名:点咨询,为她交费报名”’这类爱情的信物虽然没有什么物态形式,去能够使对方‘终身受益!、攀这一时期有情人之间赠送的礼物数目:逐渐增多的趋势,在人们对节日日益关注的同时,情侶间借各种节日之名赠送各式礼物。正如一位作者在《打开新世纪的爱情地图》一文中讲到情人的礼物时这‘大河报大河报,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样讲述到:到了后来真正恋爱之后,我也收到过情人的许多礼物。各式各样的毛公仔,皮包手表项链等等零零碎碎的礼物。也曾经把自己最喜爱的一串紫色玻璃风铃送给对方,希望它在情人的窗前摇曳着一串细碎的呢喃。……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用钻戒作为爱情的信物,那么坚实顽硬的东西一定不会轻易破碎,而今脆弱的却往往是情人的心,礼物尚好,情感已碎,那情人的礼物还有什么意思呢?”越来越多的商品成为了青年之间爱情的信物,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年后期的新潮物品便是机(图,从机开始的即时通信,将人们带入了没有时空距离的年代,时时处处可以被找到,成为都市青年恋爱时的必备物,也成为爱情信物被相互赠送。九十年代末网络开始出现在都市人的生活中,都市青年的交往方式开始多样化,而网络虚拟的“爱情信物”也开始出现,网络中的一束“玫瑰”,“巧克力”等成为了虚拟网络世界中的虚拟“信物”。二、爱情信物商品化因素突出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在中国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在排斥、抑制、默许,最终到年,邓小平总理南巡讲话后,最终得到了人们地正式接纳。也在这一年,党的十四大隆重开幕,江泽民总书记在报告中郑重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各色商品开始在市场大规模的流通,外来商品也加入了这一行列。极大的丰富了中国人的商品需求。购买成为了都市青年选择爱情信物的主要方式。《信心消费,诚实经营谈我国首饰销售热点》,中文中提到了:“年全国钻石的零售额为亿元,总件数达到了万件,比起年增长,平均每年增加亿元,名列全球第位。我国年均有一千五百万人结婚,购买结婚戒指正成为青年人的一种时尚。”市场经济是一种生产方式,又是一种价值体系。市场不仅强调购买力和消费者,“更是要塑造一种消费文化,不仅是关于教人们如何消费的观念和方法,它同时也培养了世俗时代具有特定消费性格的人:他是充满欲望的,既具有无限的赚钱激情,又具有无限的挥霍快感。从无穷的欲望到无穷的满足,构成了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所勾勒的人格形象。”这一时期的爱情信物也在富裕后享乐主义和世俗浪漫主义普遍价值观的影响下,与年代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一点是更加注重物质的商品化和价格化。很少有人再送丝巾、手帕了,亲手为对方制作的爱情信物样式越来越少,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新式产品和外来物品得到了当时青年人的追捧,明星片、玫瑰花、巧克力、金银珠宝首饰等等成为男女定情的首选,最有代表性的一句广告词就是:“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打开新世纪的爱情地图黄金时代,第期叶寅生信心消费,诚实经营谈我国首饰销售热点珠宝科技⑷法鲍德里亚著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以来都市青年爱情信物样式嬗变现状及特征发展的见证。“多年前,胡女士经人介绍认识了庄先生,两人互有好感。当时两人都在费县教学,庄先生在原临祈师专教物理,胡女士则在一所联中教数学,两人的学校相隔多里地,加上交通不便利,常常两三个月才能见上一面,平时都是靠书信交流。”‘“修书一封,白纸黑字,寄给身边或者远方的那个人,真有点浪漫的感觉。正如王洛宾的歌:‘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儿……’邮递员是有,速度很慢。写信的速度也不会快,要搜肠刮肚地找词吧,要考虑情书的情感节奏和结构关系吧,要考虑情书的起承转合与整体效果吧,既要行发感情,又要达到目的,确实要破费时日。但是情人们往往不把这责任追究到爱人那里,而是埋怨那些邮递员。关键是不像现在有那么多现成的词儿或者明星们的故事可以做参考,都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地冥思苦想出来的。情人们想用那字和词,缩短那令人牵肠挂肚的距离,想用那一封封贴上邮票的信铺成通向姑娘身边的大道。如果把保存在箱底的发黄变旧的情书找出来,除了有可能的脸红之外,会像一壶陈年的老酒,醇香、厚实,让人产生无限美好的联想。网络时代的爱情真的是方便、快捷,人还没见,爱情已经熟透了。语音、视频,即使写封信,无论多远,派个伊妹儿,手指轻轻一按,‘喫’地就发过去了。焦急的等待,无端的猜想,都在那一按中成为真正的直奔主题。可是,回想年代,幸福随着情书飘飘洒洒漫延开来。有的时候,爱情就在那种慢慢的等待中,表达就在文字之中。”这遍是青岛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周海波先生对那时情侶间传情达意的书信的回忆。一封封的信件,穿越了时间的长河,在思念与等待中将时间拉得更长,却记录着那时青年恋人彼此心中的情愫和衷肠。在年代末到年代,在相对困窘的物质生活现状使得都市青年在婚恋中爱情信物样式变得更加简单淳朴,在那些现状看来不起眼的爱情信物中却充满着真挚的情感,在理想爱情光辉的照耀下,它们对于那个年代的青年来讲是圣神的。第二节年代,丰富多样而又偏向世俗浪漫和物质享乐的爱情信物年代中国社会发生了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尤其是年以后的中国经济发生了战略性转向,前阶段主要以生产力为主要推力,后阶段一市场为主要推力。人们最终打破了信“资”还是信“社”的束缚,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计划经济,都市青年的价值观念、精神世界、审美风尚发生了巨大变化。小手帕,年前的爱情信物折蒙晚报年代的爱情表达青岛早报,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即肉体与精神统一的人在年代被一分二了,即肉体上追求物质享乐主义,精神上追求世俗的浪漫主义。而年代都市人群逐渐摆脱“一穷二白”生活状态,由于传统文化的断层,匮乏物质生活的记忆以及对西方浪漫主义的向往,一种复杂的情感出现在这一时期的都市人群中,但当人们还来不及去思考这些时,市场经济的大潮又将他们吞唾!年代“一切向前看”的情感理念到年代成了“一切向钱看”。都市青年女性的择偶观也随之发生变化,年代末到年代初的“万元户”到年代末的“百万富翁”,《重庆商报》曾在年代报道过一篇题为“嫁给万”的社会事件。自我意识觉醒了,个性得到解放,自我价值得到体认,都市青年自我私欲急剧膨胀,对情感的约束也放松了。再加上中国社会市场化趋向及其对利益关系的过度关注,往往使得人们容易忽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日益突显的利益关系中,他人的感受、情感,亲情乃至爱情,常常变得无关紧要,人性的冷漠及其人际之间的疏远与市场过度关注个人利益是密切相关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价格”“价值”概念深入人心,而“资产的多少”、“价格的高低”逐渐成为人们衡量的标尺。而市场经济带来的情感状况变化,即可以是世俗的,也可以是浪漫的,世俗情感与浪漫情感在市场经济的介质中自然地嫁接在一起。都市青年终于可以摆脱过去那种限于生活之困而情感得不到有效表达和张扬的痛苦。在丰繁的商品中自以为找到了爱情的最好表达。爱情信物在这一时期明码标价,都市青年的信物观也有所变化,价格的高低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八十年代物质乏时代的爱情信物到这一时期已经改变,相对富裕的都市生活已改七八十年代“新十年,旧十年,缝缝补补又十年”的生活状况,人们的生活物品随着市场商品的快速更替而不断翻新,“该换新的了”成为年代人们的口头语。一件毛衣、一双手套、一条围巾等虽然还在有情人之间流转传情,却不再是青年人群注目的主流对象,玫瑰花,高档手表、服饰,贵重的珠宝,黄金饰品和钻戒这些年代的新潮物品更被青睐。而黄金饰品在年代是许多都市青年钟爱的爱情信物,“年代,国内黄金珠宝市场从‘封闭’走向‘开放’,黄金珠宝业在国内悄然兴起,如今那些待价而沽的黄金珠宝,虽然还有被许多人作为留给子孙后代的礼物而收购珍藏,但更多的是被那些具有现代品味的红男绿女青睐,他们买黄金是用于装饰,用于陪衬,用于弦耀。……,“笔者在对这一时期的人群做采访时,当问及对方所赠送的爱情信物时,几乎所有人都将爱情信物归为贵重的珠宝首饰、高档手表等物品,很少有人提及围巾、毛衣之类的。‘香港黄金业金色对月香港风情以来都市青年爱情信物样式嬗变现状及特征二、情欲的享乐主义对爱情信物精神内核的消解年代中期以后,物欲横流、情欲泛滥,年代那单纯而统一的人性幵始分裂。充满欲望的沉重肉身把轻盈而向上的人的精神灵魂往下拉,物质崇拜时代精神开始失重了,人的情感也被尘世所笼罩、所沾污,那种物质匮乏年代爱情信物中纯朴的情感已经不复存在。“正是个人主义和规范化传统结构的瓦解产生了如此彼此对立的现象,比如自我约束与个人意志的丧失,普罗米修斯式的超投入与绝对意志的欠缺。……面对社会控制的解体,后惩治语境下的个人可以选择对自己负责或不负责、自律或放纵。”‘物质上摆脱了贫困状态,都市青年的自我意识的极力扩张,在精神层面上又缺乏形而上正确人生观、爱情观的引导,情欲乘虚而入,传统的伦理道德对两人之间情感的约束开始失效,“今天,事实上越来越清楚,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和物质的进步,首先解放的肯定是人的身体,以及身体欲望活动的边界”。在、年代以来的社会对个人的控制的解放,个人自由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性的增大,使得社会道德伦理的监督变得微弱,在这种环境中,刚刚开始变得“有钱”的中国都市人群出现了精神的滑坡,情欲的放纵和享乐使得而都市青年爱情信物的精神内核遭到了瓦解。有人在年代末对有情人之间的爱情信物这样论述到:年代末,中国迎来了数字化时代,这是一个速度的时代,“爱情的变数也随之加大。”“世纪末的情人说,不要再送我鲜花,那是好看不中用的东西。情人们希望收到钻戒,然而却不渴望他们的情感如钻石般永恒久远,他们仅仅是认为钻石的克拉可以换成名车豪宅。”当物欲化的消费意识形态幵始笼罩市场,它也参与了人的情感的重新塑造,情感也被世俗化了和享乐化。作为人类永恒的话题的爱情,它的基本特征:对等性,排他性,持久性。而“排他性”便是对第三者拒斥。这种排他性不仅仅体现在情感上,更体现在肉体上,即性的排他性。‘‘性在很小的两个群体之间产生团结,这种特殊的亲密团结被称作爱。”爱情信物便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暗示的符号,并像孙悟空为唐僧所画的圈一样,告诫对方不得越界,以此来保证两人之间彼此爱情关系。而这种两人之间的承诺和寄托于爱情信物上的凭证是需要靠彼此的“信”来坚守的。但是年代以来,“以物质商品为根基的享乐主义文化通过对以往人们理想、价值和爱情观的解构,使得肉体趣味、感官刺激堂而皇之的登堂入室。”中国人生活情欲‘法吉尔利波维茨基加塞巴斯蒂安夏尔著超级现代时间谢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谢有顺这一代的爱情美学山花亦然打开新世纪的爱情地图黄金时代,‘兰德尔柯林斯著互动仪式链林聚任、王鹏、宋丽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易网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解禁与解放,不可避免的对性关系和性行为的态度和模式造成不小的冲击和改变,“网易新闻”在建国年特别策划的“解放故事”的专题中,讲述了《年,永不停止的身体解放》的故事。在我国年代以前是处于性的保守期,年代开始逐渐走向开放,而且开放特征越来越明显。传统的价值标准、伦理道德规范失去了普遍的共同的约束力,人们的情感开始从一元走向多元。不断地挑战着人们的爱情底线,并对彼此间信誓旦旦的爱情凭证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黑格尔看来爱情的专一性的“这个男子就只爱这个女子,而且这个女子也就只爱这个男子”‘这种现象遭到情欲解放后的挑战。对性意识的解放和个人主义的张扬,使得情欲主义兴起,不仅仅对传统爱情观构成了威胁,并对传统爱情信物观在多方面进行了消解。曾经渴望和追求的那份长长久久的爱情逐渐被“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的爱情宣言所取代。‘德黑格尔著美学(四卷本)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以来都市青年爱情信物样式擅变现状及特征而更多的商品也开始借着“爱情信物”的名义进行多方面的包装,虽然现在看起来这种包装是多麽的简单,但在那时却赢得了很多都市青年的喜。《经营与管理》杂志年刊登了《爱情饮料》一文,文中介绍了一家饮料公司将“饮料…青年…爱情”三者联系到了一起,并在包装上作文章:在标签上印上了大量的爱情故事和爱情格言,并将饮料直接改名“爱情饮料”,这一做法,“提升了产品的文化品位,使产品除了喝的功能外,还满足了年轻人对爱情的渴望和眷恋,便成为一种特殊的爱情信物”。“年代,生存主义情感虽然仍然是中国人的主要文化表情,但却发生了渗入市场经济后的大变脸,从素朴的物质生活满足的快乐发展到追求世俗的享乐主义”。市场制造出更多的物品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们物质需要,这就为都市青年选择爱情信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人们理所当然的享受着市场大潮带来的物质享受快感!二、自主表达下追求世俗浪漫色彩和物质享乐的信物观经过年代刚刚发展的市场经济使人们的情感逐渐淡出政治,思想上得到了解放。其后的年中,便是中国人情感越来越沉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裹挟着市场经济的大潮的跌岩起伏,其中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中国人的情感祛除了政治巫魅之后愈来愈世俗化了。注重自我情感表达的都市青年在涌入生活的商品中找到了情感寄托的方式。自主表达也在商品快速更替中使都市青年爱情信物观也随之开始踏上了追求物质享乐主义和世俗浪漫主义的道路。一、世俗的浪漫主义信物观浪漫主义,虽然其定义目前在学术界尚无统一的定论,但普遍都解释为:“偏重想象和理想、寻求思想和情感的自由、崇尚主观和自我表现以及对个体性和个人主义的张扬;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唯善主义倾向、个人主义价值观、非功利主义气质、人文主义精神等,是浪漫主义的一般特征。”六七十年代以前,大跃进”和“文革”式的政治浪漫主义对国人来说是一个多麽痛楚的回忆,这种政治浪漫主义未能给人们带来理想中的完美景象,并给人们心灵和整个社会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年代以来,大量的西方个人主义的理论的输入,一直昏睡的个体意识才得到苏醒,从而也唤醒了对自己情感的觉悟。生活的浪漫主义倾向使得人们由过去的以社会为调节力量转变为以自我为导向的决定力量,都市青年的爱情早已放弃了政治“理想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倾向,在国家、民族、意识形态、集体之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个人情感天空;年代启蒙运动全面解放的人,也周和平爱情饮料经营与管理〉郭景萍中国情感文明变迁年北京:人民出版社,郭景萍中国情感文明变迁年北京:人民出版社,以来都市青年爱估信物样式嬗变现状及特征第三节世纪以来,物质极大丰裕后多元化的爱情信物消费神话进入世纪以后的中国人会进入到一个怎么样的时代?“是消费时代?是网络时代?还足数字化生存时代?或者,仅丨■驪仅是一个充满生存压力和时间紧迫感的时代’个只有生活情感碎片而缺少完整赤子‘贿麵:气為之代”■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文化通过商品消费、影视传媒、互联网等各种醒丨£」方式被我们所熟悉和上立‘东三害:‘三金■★改口十,務接受。世界各个国;?驟》污?£家、各个民族曾经具有深■:■;:‘农柳域★?:五‘—独特爱情蕴含的信物時《丨飄:—以商品的形式涌进了二:■■小国都市的市场,形式铁西■趟三金三铁五麻被‘多种多样,价格有高有:福建辟;霄金貫务冠低,令人眼花绮乱!■通:?广!:无免;这一时期,人们的、—,》念々■、,■情感丨卜与八九十年、‘“‘祝辦、於…斤授」运■代比,出现了许多不驗‘讀…暮‘云肩‘超—同变化。如果说八十年邊色‘代末期到九十年代后期中国人情感以现代性特征为主的话,那九“十年代末到世纪以来,‘孙琳我们吋代的怕爱精神文明导刊,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便是都市人情感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并存的阶段,以消费主义造就享乐情欲,网络化形成了虚拟的情感关系,而大众文化则是审美情感世俗化、日常化为依托。这一阶段中现代性情感模式依旧存在。在这样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情感和心境是各不相同的,在爱情观价值观上各具特色,是与人们的家庭、年龄、经历等许多因素有关,然而依旧打上了所处时代的烙印,从而表现一些共同的情感心理特征。有人以年为界,对改革开放年以来的都市人们价值观追求作了高度的概括:“世纪年代找‘我’,年代找‘钱’,零零年代找‘乐’”。这种情感上的享乐主义价值观同时也影响到了都市青年所持有的爱情观和信物观。世纪的中国都市,、后青年成为都市中最活跃的群体。他们敢爱,也敢秀,他们乐于尝试新鲜的事物,乐于为相对昂贵的物品买单。在他们看来:爱情,被认为是瞬间的感觉,是激情的产物,它不像房子车子带给你实在的安全感。它风险大,它不靠谱,它是消耗品,是奢侈品,却唯独不是必需品。正如网络上流行的那句:“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因为我喜欢和你在一起时的感觉。”,爱情一时间变成了一种感觉,而这一感觉是易逝的,当这种感觉消失的时候,也就是爱情结束的时候。新时期的他们不相信诺言,不再拥有期待,对爱情不再甚求永远。止如笔者在采访中,一位刚毕业的李同学讲到:“在大学中,许多人对于爱情本来就是持游戏态度,或是为了排遣寂寞,或是为了体验激情,因而无诺言可言”‘。在这个欲望充斥着整个灵魂的时代,爱一个人可以是一分一秒的事,也可以是一生一世的事。每个人都有权利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地点爱上不同的人。轻易言爱,轻易不爱。“看到太多的爱情和婚姻。他们是在非道德的关系中建立。散失甜蜜的时光和美丽的诺言。什么山盟海誓,什么天长地久,无非是爱情中的某种阴谋而己。纠缠在灵魂深处的是赤裸裸的愤怒和不如意。”也正如年热播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中主人公所讲得:“当今社会,说难听点,爱情的本质就是寸金算两的等价交换,唯一的区别在于你出手的是人名币还是美元。”年随着这些流行话语网络上出现了一幅“中国各地的婢礼地图”,婚姻是爱情的新生,而“縛礼”是一个地区普遍认同的带有社会性质的“爱情信物”,是见证有情人之间爱情的另一种信物形式(图。房子、车子、票子成为多数地区的默许规定,爱情似乎成为了一种物质交换为前提的等价交换,让原本美好的爱情变得俗气。“爱情作为我们向往诗意生活的基本信念,作为最后一个缓解生存焦虑的孤独城堡,其赖以存在的基础正受到致命的瓦解,或者说,神圣的爱情正在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些残缺的情感。”‘越来越实在可靠的物质现实不断地侵‘据采访资料整理‘谢有顺这一代的爱情美学山以来都市青年爱情信物样式嬗变现状及特征占着爱情的圣地,并被物质、金钱所浸染。如果说年代的爱情及爱情信物在市场经济中还披戴着面纱,那么世纪以来,爱情在物质的利诱下和消费主义的包装下开始了裸奔。赤裸裸的指向了物质和金钱。都市青年的爱情信物在这样的爱情观影响下呈现出一些特征:一、爱情信物样式多元化世纪的中国市场上,来自全球各个国家,各个名族的新鲜物都汇集于此,正如鲍德里亚所说的:“商店一家挨着一家,在无神的橱窗眼镜背后,陈列着世界上的各种财富:印度的披肩、中国的瓷器、巴黎的胸衣、俄罗斯的皮衣和热带地区的香料”,‘不仅仅如此,这些商品还以全套或者整套的形式组成。所有的珠宝、服装等都被提供了一系列相互对应的配套商品。在这样物包围着我们的背景下,都市青年对于爱情信物的选择有了无数种可能,打火机、领带、手链、、手机、笔记本电脑、小汽车、别墅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人们趋向现代新产品的同时,传统信物也备受青睐,年的夏天,江苏广播电视总台举办了“七夕红豆东方情人节”年度最佳爱情信物征集活动,中国结、珠宝首饰、鲜花、罗帕、内衣、香囊、红豆、巧克力、木梳、印章成为人们喜欢的爱情信物。而在各个地方借助旅游之名大打“爱情信物”的名片。由杭州市潜力办、市旅委和本报共同主办,以“爱在杭州共绘幸福”为主题的首届杭州国际婚恋旅游节中,通过大众投票而产生了“爱情信物”榜,其中以桂花香水,用有情人的头发做成的“结发笔”以及瓷鸾鸯最受人们的欢迎。宠物狗狗、小猫咪、蛮火虫这些小动物不知也什么时候成为了有情人互表爱意的信物。世纪是移动终端的世界,自年代末机产生以来,移动通信设备以极大的速度更新换代着。苹果手机、电脑成为新世纪新型的爱情信物更受都市青年的喜爱。同时商家也不断变换新花样,有商家按照每个人星座来确定要送的信物,如白羊座的真空保鲜花,金牛座的戒指,双子座手机等等。都市青年依据不同的喜好和审美取向而选择各种式样的爱情信物,“无限多样的情感需要无限多样的对象形象来表现”、笔者在做相关调查问卷时,在“你最期待的爱情信物”一栏中,大家的选择也各不相同,有各种首饰,有电子产品,有汽车房子之类的昂贵之物,更甚者直接写出了一个字“钱”,种类多的出奇,却未出现玫瑰、巧克力之类的答卷,似乎在他们心中已经成为了礼物吧!‘法鲍德里亚著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邓晓芒,易中天著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陷入爱情信物消费神话困境中的心理状况在物质极大丰裕的世纪里,都市青年能够以各种各样的商品来表达对对方的爱意,然而看似浪漫温情的爱情信物背后,正如很多人感慨的那样:“我们之间爱情的信物越来越多了,而两个人的感情依旧脆弱”;“信物越来越精致了,可是收到它时我依旧无法确定他是不是真的爱我”;“我们的信物越来越贵重了,而他给我的安全感并没有相应的增加,相反那种安全感却来自信物的价格本身”;“信物所宣传的爱情更加甜蜜温聲了,而这泡沫般的幻境只要一接触现实生活便立刻破碎了”;“爱情信物越来越稀有、独创和唯一,却依旧难以让人相信爱情的永久。”‘这是笔者在采访中听到的都市人群对于爱情信物的真切感受。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越来越昂贵、珍稀、精致的爱情信物并没有延续“永恒爱情”的神话,相反,都市青年却在丰裕繁杂的信物消费神话面前陷入了困境。―、注重情感的物质享乐体验自年代以来,经历了富足并逐渐迈向比较富裕的都市青年人群逐渐趋向于享乐。如果说年代人们情感的享乐主义还停留在物质层面,是基于年代以前相对困窘的物质生活,而富足后极力想要消除这种局面,并在这一过程中沉溺于相对充裕的商品中。用这些商品的占有作为享乐的基本途径。而进入世纪以后,人们的情感享乐主义在相对较多的空闲时间里,变成了对大众化消费商品所带来的享乐“体验”。都市青年爱情信物中物质享乐主义性质的体验具体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第一、注重感官的短暂刺激。正如都市青年注重“感觉”的爱情观一样,对于爱情中的滋味的过分强调,使得爱情的信物也被用来为之服务。《爱情保卫战》中讲述了一个“公主病女生每年过个情人节吓跑男友”的故事!男主人公:小奇,岁,来自深圳,职业销售;女主人公:小夏,岁,来自深圳,是外贸公司的助理。两人在大学是认识,经历了年的恋爱。小奇讲到:“我们自恋爱那一年开始,每个月就必须过一次恋爱纪念日,即每个月的号。还有每月的接吻纪念日。每个月在这两天都要送给她礼物。还有要过每个月的情人节,即每月的号。比如一月是日记情人节,就是你要送对方一本日记;二月份是传统情人节;三月是白色情人节,一般送的话是白色巧克力;四月是黑色情人节,是送黑色巧克力;五月是玫瑰情人节,送玫瑰花;六月是亲亲情人节,就是亲嘴;七月是绿色情人节,就是出去踏青;八月是银色情人节,送银饰之类的;九月是照片情人节,是一起合照之类;十月是葡萄酒情人节,一起喝葡萄酒;十一月是橙汁和电影情人‘据采访资料整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么他妈妈给他的。拿去首饰店一鉴定,也只不过是掺了点银的普通手链。我所期待的的爱情信物应该是销金钻戒,那应该是每个女孩子心中的梦想吧!”被问及到“如果对方送你的不是钻戒,而是其他的物品,那你会有什么要求?”她回答道:“那一定要相对贵重的吧,是在他承受范围之类比较贵重的。”‘在快速的时代生活节奏中,爱情的变幻频率加快,爱情的安全感逐渐体现在了爱情信物的货币尺度上,而这种信物的贵重程度则象征着他们的物质基础和幸福指数,自然而然,人们在所追求的信物便趋向于更加贵重。后作家杨哲在一篇《向往父母那个年代的爱情》的文章中讲述了自己的情感经历,:这句英文是我刚和女友分手时,看到别人上的签名,顺手弄过来的。说白了,她就是嫌我穷唄,没有成功男人的感觉。她手机这么旧了,我也没给人家拘钱买新款的。她羡慕别人手里攥的,我一直承诺,有钱了就给她买。结果光答应,好久也没实现。可我也郁闷,别人答应给我的工资,就是迟迟没到账。”当这样的事情发生时,我们常常会想起一句话:他(她)爱的是我还是我的钱。一个被当下人看做“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就这样将一段恋情斩断,笔者想问问各位,这算爱情吗?也许正如电影《幸福额度》中的对白:莫晓青:你过来我告诉你对于我们女人来讲要找到一个男人能够给我们幸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他的年纪身高体重我们都可以用外在来判断可是他的收入财务状况家庭事业还有健康状况就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判断出结果的。莫哓红:那我们要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已没有判断错误啊?莫哓青:很简单直接看他的信用卡等级一个男人的价值取决于他的信用卡额度让银行帮你选男人银行会调查他的职业他的公司他的一切然后给你一个数字化的信用额度,信用在爱情里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我们可能会出错,但银行绝对不会。”当爱情中的一切变得不可捉摸时,那爱情或者婚姻中,对方的什么才能给我们足够的安全和享受呢,在商品经济的物质时代,钱、财产、收入便成为了在爱情和婚姻中更为被重视的因素。这便是为何青年作家韩寒在不久前也感慨地说过“爱情是短暂的,金钱是永恒的”。价格成为衡量爱情信物审美价值的标准,当爱情的信物成为了对方经济价格方面的考量,有时甚至承受不起对方所点名和指定的爱情信物,在这样的审美实践中,经济价格占据了主体所有的情感,成为了精神的负担,这样的爱情信物中能否体验到所谓的审美偷悦?更不要说在信物中实‘据采访录音整理“据电影《幸福额度》中的台词整以来都市青年爱情信物样式嬗变现状及特征现自我本质力量及无私的爱。在这种金钱化的爱情价值观念的指导下,作为爱情的信物也要越发贵重,充斥在有情人之间的价格符码使得两人的关系更像是一种交换,原本无私的爱变得无昧丁。二)从爱情信物的处理方式来看对于爱情信物在现代都市青年心中的精神内涵可以从有情人对待爱情信物的态度上窥见一二。《爱情信物清仓大拍卖》一文中记载了年代,作者的嫂嫂在日本看大青年男女失恋后将“爱情信物”拿出去拍卖掉,以此来清除掉爱情的“伤心物”,好吐旧纳新。而这一幕也正在世纪的中国发生着。昔日睹物思人、忆情的信物如今成为大家争相丢弃与不愿留存的物品。“在世纪末的今天,爱情早已成为现代生活消费中最流行的一种商品,愈来愈多的商人们亦因创造出五光十色的爱情品牌而大发其财。”‘一家“爱情银行”在北京幵张了,正如他的店主恐龙所讲的“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一段感情结朿了,总会有一些旧信物不知如何处理。扔了把,太可惜;放着吧,触景生情。所以,把他们寄存到‘爱情银行’里,可能是最好的办法。”而这些存入的爱情信物在主人的许可下可以进行拍卖。但能接受这种方式的人还比较少。在大多数人看来纯真的大学校园爱情是多麽美好!但当大家面临毕业,分手的节奏逐渐上演,而当初的爱情信物如何处理了呢?年月的西宁晚报讲述了:“在重庆各个大学里,当初作为爱情信物的宠物怎么处置呢?在校园里的流浪狗狗、猫猫据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反映,是毕业生抛弃的宠物和‘爱情的信物’。”作者也感叹道:“情:到浓时,山盟海誓,猫儿狗儿,天上的!鸟儿,迅的鱼儿,无不成了爱情的见‘证:我愿是只小狗,在你的温暖的怀里快乐地撒欢;我愿是条小鱼,你■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我愿是只‘小鸟,在你的稠密的树枝间作窠鸣叫。那是爱情男女的青葱岁月,也是爱情宠,物的青葱岁月。只可借,东风恶,欢情々薄,山盟虽在,宠物难托,挥手兹去,人各一方天涯沦落,爱情的信物也成了流浪的猫狗。没有了对爱情的责任,更不会有对爱情信物的责任。”这些现象也反映出都市青年所宣称的“只在乎曾经拥‘摇摇爱倍信物淸仓大拍实美与吋代,‘爱情银行读者(原创版)页两晚报丙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有,不在乎天长地久”的爱情观。而笔者也在调杳中发现,“关于分手后,如何处理曾经的爱情信物”这一问题,的人选择依然自己留着,但是表示如果遇到了影响未来情感的情况,可能会处理掉。的人选择归还给对方的人选择不归还,也会自己保贸。三、商品消费和大众媒介编织的爱情信物神话世纪是市场、消费社会和大众媒介逐渐亲密融合,并通过引导大众的审美趋向而向大众渗透消费观念。“人性本需要‘我实现’,需要创造和由,渴望找到真、善、美,…,可惜现代人将切归无性情的、、德物质自然,所以现‘‘事驗—代人的精神生活、■变得空虚迷惘,只’能创造各种神话■来弥补心灵的空:‘““”虚。”下面是条年关于一件新世纪爱情纪念册的介绍词:世纪情缘世纪婚姻,跨世纪的爱情值得纪念。由泉友斋国际钱币经销中心特制发行的携手迈进年跨世纪纪念册将给您的爱情留下永恒、温馨的回忆。该套纪念册由两部分组成。第盼内嵌一块克精制银牌,银牌中间由颗洁白的浩石组成卞恒字样四边角共镶嵌颗红宝石,象征爱情甜蜜、永远;第二部分有一枚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龙凤纪念银币,该纪念银币含纯银器司并附有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亲笔签名的鉴定证书。喻意婚姻美满、共筑爱巢。本套纪念册颂扬了人间真情,在当今社会更显得珍贵,让我们紧握这爱情信物,携手迈进新世纪。《大河报》这件所谓的“爱情信物”中,在设计者的精心地设计中填入了许多象征着爱情的元素符号:精致的银牌,颗洁白的锆石组成“永恒”宇样,颗红宝石象征爱情的甜蜜、永远。这样的宣传中,让我们由得接受并潜在地认同了这种移植在商品设计中的爱情信物象征符号。这种宣传在广告和电视剧中更加明显,在有关靑春偶像剧和爱情电影十,主人公之间所赠送的爱情信物也随着电影电视的‘谢丫雇这代的爱估美?山花:‘大河报以来都市青年爱情信物样式嬗变现状及特征节;十二月是拥抱情人节。”在商业的炒作中,现代生活中对于情侶之间的节日与日俱增,而有情人之间更是借助这些“天赐良机”,选择各式礼物去感动对方。但小奇道出了苦衷:“在一起久了,感觉自己不像身边的那些朋友那样快乐。是单方面感觉很累,比较辛苦。”小奇接着说:“第一年还好,每个节日就按照规定的送。可是第二年,她就说我没有创意,枯燥无味。我每天、每个月就要花很多时间来想到底要送她什么礼物。”如果没有礼物那里会有信物,在礼物与信物界限模糊的现代都市,物品都变成商品了,商品使用更替周期越来越短暂,“何以寄托长情?一年佳节不断,有情人之间互送礼物变得众多,有人感叹道:“连上个情人节收了什么礼物,都无法想起了。再别说爱情信物了,信物与礼物,到底有云泥之别。”在笔者的调查问卷中,关于爱情信物“唯一性、绝版的”这一讳度上,有的人选择非常赞同,的人选择了比较赞同,的人选择了不确定。许多商家也以此来作为卖点:爱情虽然是亘古不变的话题,然而你与他的爱情是世间唯一的,而你们的爱情信物也必须是绝版的,就像你们的爱情一样没有第二件。在这样的商业倾诉中,都市青年对于爱情信物以“奇”为标准,而稀奇古怪的爱情信物仅仅是为了获得短暂的感官享受而已。第二、爱情信物的贵重化倾向。都市青年在这些繁多的节日和礼物的包围下,有一种将爱情信物“贵重化”的倾向。在笔者在各地调查时,当被问及“爱情信物”相关问题时,大多数受访者首先会问一句“什么是爱情信物呀?那节日的礼物算不算啊?”笔者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将“爱情信物”介绍给他们。关于这个小插曲,或许电影《拜金女王》中的台词能给我们一种启示“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事,那是奇迹,而我,不相信。所以,宁可在奥迪上哭泣,也不要在丰田上放空;宁可要一颗人造加工的钻石,也不要一句真心诚意的‘我爱你’。因为‘我爱你’是世界上最廉价的礼物,没有卡证明真伪,没有保护维修服务,无法保值,只会跌价,爱情,只是气味,终会灰飞烟灭,但钻石,却能天长地久”。都市青年们一问及道“爱情信物”便倾向于比较贵重的物品,当被问及关于“在你的爱情里难忘的爱情信物是哪一件?你期待那种类型的爱情信物?”时湖南某大学的女研究生石同学这样回答到:“记得第一恋爱时在大二,当时他送我一串手链,说是他妈妈送给他的,我当时以为很珍贵,心里也很高兴。心想他对我是真心的,不然也不会把这么珍贵的东西送给我。后来大四毕业时,我们分手了。当时还想着要不要还人家的手链,后来想想还是自己太幼稚了,那手链肯定不是什‘据《爱情保卫战》,第期资料整理据《爱情保卫战》,第期资料整理潘国灵文摘自《深圳商报》据电影《拜金女王》中的台词整理以来都市青年爱情信物样式缠变现状及特征传播而被都市青年之间传送。年的电视剧《薰衣草》中的薰衣草瓶被塑造成纯洁爱情的象征。年《放羊的星星》青春偶像剧中“仲夏夜之星”的手链。当这些电视剧热播时,剧中的爱情信物被都市青年人群竞相追捧,似乎拥有了这一爱情的信物,便能拥有向剧中人物那样的爱情。“文化工业通过不断的向消费者许愿来欺骗消费者……”‘这种被编织在广告等大众媒介中的许诺并没有得到实现,仅仅是画饼充饥,也仅仅停留在得“签”而非得鱼”的阶段。‘傅守祥审美化生存: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象与哲学批判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论是穿着,戴着,写着……尽管八十年代后期,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放让更多的新式商品成为都巾青年爱情信物的新选择,但“实用之美”一直在他们心中。不论是年代中后期流行的“的确良”衬衫还是新潮的刺机裤、《上海滩》中滿洒有形的风衣在逐渐摆脱物质生活束缚的人们之间散播来。二、情感意蕴“溢出”于物质形式的“纯审美”特征“审美”在传统语境中被认为是一种独立于人们円常生活之外的艺术界域。“审美”所创造的是不同于日常生活和现实世界的“第二自然”,是超越于世俗生活和乏味人生的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祌体验,这种精祌性的体验被学界界定为“纯审美”。爱情信物是人们将内心的情感寄托于个别感性形象上,即情感内容与物象形式,由矛盾对立而统的精神活动。但情感内容与感性形象由于不同时代人们的所持有不同的爱情观、信物观,使得信物巾的情感内容与物质内容发牛着变化。年代末到年代这一阶段,在经过十年浩劫后,人们的物质生活“一穷二白”,思想情感没有得到真正的宣泄和表达,在爱情中,人们本能地力求将所朦胜体验到的爱情情感表达出来,但是限于物质生活资料的相对短缺,用以表达的物品样式十分有限,但当时的宵年男情入女克服着这种现实困难,用简单而实用的小物品表达着彼此的爱意。“情人卡”便是当时心灵手巧的青年男女创造出来的(图,这种卡片可以是自己喜欢的风景:』、了画或摄影作品,用相片剪裁剪成各种形状,如心形,长貞:方形,并且在其背后写上一些表明心迹的悄悄话’,■也用硬卡纸制作,在卡片的个角落中画上自己喜欢酬案,如兰花、小草后,在空白处写首爱情小诗或赠言,并系上条小丝带,美观大方。“近来一种精致而新颖的爱情信物‘情人卡’应运而生,深受情侶们的、一“喜欢,它制作简单,寓意深刻小巧精致,的确不失为情倍们用以表达殊深慕念的小礼物。”‘现在看来非常简单的纸卡片如何能承载当时青年劣女之间的相思之情呢?但事实上,这小小的卡片中所蕴藏的情感是它的形式所不能明确地展现出来的,有情人之间所写的话语,所标示的符号也只有在有情人眼里变得那么珍贵,那么神圣。这小纸卡片成为了另一半的化身,无论在何方何时,虽然彼此相距千里,只耍这卡片在身边,宛若你”在一般!信物的授受小仅仅是对对方的相思,也是‘黄情人卡福建年,时期以来都市青年爱情信物的审美特征对对方的一种承诺,这一承诺不是一时半刻的热情,而是一种不论富贵贫贱相濡以沫的责任心,是在油盐酱醋茶的平平淡淡中的一如既往和忠贞不渝。在这种特定的文化语境下,形成了人们对审美活动和实际生活的相互对照、区分的认识。刚刚从十年“文革”中走出来的中国都市青年,极力渴望“建立起一种和过去政治话语’为核心的生活范式截然不同的生活范式,这种范式依照‘纯审美’的设想,将审美’确认为核心话语。这种认识在当时再自然不过了”‘在《山楂树之恋》中,静秋曾用零花钱买了一些黄色的玻璃丝,并编成了小金鱼送给了老三,老三一直拴在朗匙扣上。而在这一小小的信物背后,是老三多静秋的无边等待,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等到静秋的所有心愿都完成,老三却得白血病去世了,老三的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等待最终成就了这种纯精神而非肉体的柏拉图式的永恒恋爱,而那小金鱼便是这一漫长等待和永恒恋爱的佐证。老三送给静秋的钢笔的同时,也述说了自己的心声:“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简单的信物样式和真挚的言语演绎着这一时代更为纯粹的爱情。“经历了文革的血雨腥风而一旦获救,人们必然对清纯或圣洁的美情有独钟。正是通过‘纯审美’,人们可以将个体情感追求和意志自由从政治、道德、商业、日常生活之中有效的‘分隔’出来。”也正如野夫在《年代的爱情》小说序言中所讲:“……年代是奇迹,是共和国历史上罕见的清纯时代,是废墟上生长出来的好时光。那时的野夫年轻,爱情更年轻;那时,野夫纯洁,不敢褒渎神圣的爱情。在年代,拉手、在夕阳或月光下散步,是爱情的万能公式。蔑视权贵和金钱,崇尚才华和艺术,则是爱情的最低标准。不像现在,一切都需要货币去定义。……”也如小说《在“鹤桥”下面》中写的:“我不求物质金钱,但求志同道合。那怕山高水远,我愿与你一起携起手来,共同探索那文学的奥秘,架一道幸福的金桥。……作为一个八十年代的青年,我愿抛弃一切腐朽观念,……”这些在爱情观中更为注重纯粹的爱情获得,而不被功利目的所摇摆成为当时都市青年爱情信物“纯审美”精神内涵的真实写照。年代末到年代,物质生活虽然相对困窘,简单质朴的爱情信物并没有给真挚纯洁的爱情减分,相反却更加体现出爱情的纯粹和信物中情感内容溢出于物周志强赵书杰从“纯审美”到“泛审美”:当前审美文化的走向北方工业大学学报,据《山楂树之恋》台词整理《从“纯审美到“泛审美”:当前审美文化的走向》周志强、赵书杰北方工业大学学报年月第卷第期“野夫年代的爱情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左春海在“鹤桥”下面山东青年,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质形式的“纯审美”特征。使得那个年代的爱情信物少了一些现在的功利和目的性,更加纯洁和质朴,也更为现代人们所追忆。第二节年代,向形式之美和“泛审美”化转变经历了年代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九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的变迁,市场经济的确立,使得这一时期的爱情信物“审美文化”开始成为市场经济的一部分,这种审美文化的创造机制也是以市场经济为依据,年代以来的爱情信物的“纯审美”模式被立足于市场经济和生活化的“泛审美”模式所取代,而逐渐富裕的人们开始注重信物中物性的象征符号价值,信物在这种情况下更像是一件工具,或者说得到爱情的一种手段。这一时期爱情信物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物质层面上,物性的象征符号价值更为被关注,而信物精神层面的传统审美价值被消解,进而被“泛审美”化的大众审美文化所取代。一、越来越注重形式之美年代的都市青年在“多收了三五斗”后,实用之美已经不再被他们排在考虑的首要因素,而那些好看的形式,新颖的造型以及精致的做工甚至绮丽的色彩成为他们更为关注的方面。信物的形式主要表现在造型样式、材质、颜色、做工以及包装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在当时都市青年选择爱情信物时已经大大的提前,并提升到价格之上。“当时我们手里还是有一点钱,只要价格不是很高,一般看重了就会买”这种整体的转向还与当时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工艺的进步有一定关系,但更是与审美诉求不断提升的都市青年们对爱情信物的自主消费需求有关。“我当时就觉得它非常好看,做工也精巧,就想她一定会喜欢的”,曾送给女友水晶玫瑰的小张说道。万女士也这样谈及当时为丈夫选择信物的心情,“我首先想对方是否会喜欢,当确定是对方喜欢的类型的话,我会花些时间看看它的做工,挑选颜色”。马先生讲到:“一次我去云南出差,在一家玉器店逛时突然想给妻子买一对玉锡,可当时我选了很久,因为不知道是深绿色的适合她还是白色的适合她,那时还没有手机,没办法就只能把做工精致的那对白色玉镯买了。”在收到男朋友送的水晶鞋时,杜女士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情,“我当时一看,太漂亮了,更我想象中的一样美,心里也很感动”。年代审美开始内化为人们据采访录音整理据采访录音整理‘时期以来都市青年爱情信物的屯美特征第三章新时期都市青年爱情信物的审美特征第一节世纪年代,注重实用之美和精神的“纯审美”意蕴八十年代是一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人们为了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而奔波,思想上政治情感的余波依然存在,改革开放后的思想解放使得人们的关注点逐渐由集体转向了个人、自我。马斯洛在其心理学著作中《马斯洛人本哲学》,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耍。如果低层次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那么高层次的需:年中国居民職结要就无从谈起。虽然在物质相对廣乏,思想尚未充分解放的年代,对于爱情的向往和对情感的审美表达依然存在着,一把梳子、一支钢笔、一条丝巾、双手裝、一件毛丄—衣亦或是新潮一些的的确衬衫,它们不仅仅书写了那个时代青年的爱情宣言,更是一个时代爱情信物的回声。一、信物的实用之美年代末到年代是中国社会的改革时期,人们极力改变“一穷二白”的生活状况。从年的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图可以看到(图,食品消费占居民消费的。人们的主要消费还停留在对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上。在这种物质相对乏的时期,青年男女赠送给对方的信物也就更注重其实用性。曾收到丈夫送的梳子的李女士说:“我当时有一头黑黑的长发,他送我一把梳子,我觉得他心很细。”胡女士送给丈夫庄先生的是一方帕“予帕在二三十年前是男女老少必备的东西,它可以随身携带,多年前还是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很多东西都需要凭票购买,人们送的定情信物无非就是鞋塾、手帕等小物件。那时候,我们丁资也不高,我一个月才块多,除去生活费,还要补贴家里一部分,;可能送什么昂贵的东西”,庄先生在得到手帕后“非常珍惜胡女士的一片心意,一直将手帕带在身上,直到两人婚后很长一段时间,纸巾开始流行起来,才将手帕收了起来”在当吋的青年看来,送对方的爱情信物最好是对方能用得着的,能够在某方面服务于对方,不‘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北京:九州出版社,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每一天都有人乐此不疲的制造着爱情,并饰以各种包装隆重推出:爱情有时被包装成一听可口可乐的易拉罐,在显眼处标明保存期限;有时被包装成一件时髦的饰品,在时光里消退了最初的晕黄;有时被包装成电视台、电台的点歌热线,矫情额无以复加。有时被包装成朵花店里的玫瑰,在人们耳边噪碟不休、弦耀不止。多如牛毛的爱情信物昼夜流行着,充斥着现代生活空间。”‘而这些被包装和冠名爱情的商品便逐渐成为都市青年爱情的信物。第二,爱情信物消费的世俗化象征符号突显。“象征体系的形成是人类个体和集体活动的产物。它总是在个体间所实现的集体性和互动性的共识产物,是集体共识符号化和象征化的记录品,又是个体间和群体间实现日常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中介和必要条件,也是个体自身形成个性和社会实现组织化、整体化的社会化过程的动力因素。”立足于日常生活的泛审美”侧重于建立一个审美的生活场景,不再停留于‘‘纯审美”所追求的审美乌托邦和“第二自然”的美。对于爱情,年代的都市青年不再像七八十年代的青年对纯洁神圣爱情的迷恋,而逐渐将爱情搬回了现实生活中,作为爱情的信物在世俗的浪漫主义和物质享乐主义的爱情观和信物观的影响下,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逐渐带上了工具理性的色彩。而在都市青年更为关注“自我”和“自我表达”中,七八十年代那些“压箱底”的爱情信物逐渐公开化,由“我们俩的秘密”变成为朋友圈里的公幵物,而这种信物由“秘密”走向“公众”所带来的一个很大的问题便是人们间的相互对比,甚至成为了弦耀的象征符号。所谓象征符号,爱情信物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借助于特定的具体事物,寄予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它主要通过联想作用,把主观意识托付于客观事物,是特定具体事物显现出的抽象意蕴。”这种抽象意蕴更大程度是发挥爱情信物的物性特征,被社会不同阶级的人群作为身份、地位等等的象征符号而认同。重庆的王女士讲到送过丈夫结婚信物时:“我在结婚时送过他一块西铁城手表,当时四百多,是我两个月的工资。他高兴得很,他同事都很羡慕。”当信物逐渐被“同事们很羡慕”时,便离它的本源意味越来越远了。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分类标识使得人们对于爱情信物也产生了同样的区分标准,并且更加注重这些信物所具有的象征符号价值,“物和符号在这里不仅仅作为对不同意义的区分,按顺序排列于密码之中,而且作为法定的价值排列于社会等级”有文章也讲述了当时这种弦耀和对比的情形“如今那些待价而沽的黄金珠宝,虽然还有被许‘摇摇爱情信物清仓大拍卖美与时代高宣扬著当代社会理论(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苟志效陈创生从符号的观点看:一种关于社会文化现象的符号学阐释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苟志效陈创生从符号的观点看种关于社会文化现象的符号学阐释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时期以来都市青年爱情信物的审美特征多人作为留给子孙后代的礼物而收购珍藏,但更多的是被那些具有现代品味的红男绿女青睐,他们买黄金是用于装饰,用于陪衬,用于弦耀。……”整体审美思潮的来袭使恋爱中的一方“投其所好”的赠送出所谓的爱情信物,以便博得对方的爱恋。第三、爱情信物精神内涵的“逆向生长”。年代都市青年的爱情信物在精神内核上已不再是年代那种“精神溢出于物质”的审美意味,在市场经济的催化下,个人情欲解放中对爱情信物意蕴的消解,在世俗浪漫主义和物质享乐主义价值观的引领下,爱情信物的精神内涵开始了“逆向生长”。这种逆向的生长主要指爱情信物中审美主体所赋予和寄托的精神性的情感因素的消减,而更加关注信物的物性因素。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市场经济的信物商品化,使得备选为爱情信物的商品在一出厂便打上了固定的爱情包装,这一方式虽然为审美主体节省了审美的情感表达,但是却逐渐消解了审美主体自我情感的有效注入,甚至完全取代了和阻止了个人情感的介入。有学者对这种商业包装的文化现象进行了批判“由于经济利益的强大驱动力,市场化与商业化己侵蚀到了社会中的每一个角落。民族民间文化由于其自身的原始性、新颖性、奇特性和神秘性,正日益大量地被人用来作为资源和资本进行开发利用。但是,由于开发者对民族民间文化的原生价值认知肤浅,且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同时又由于部分民族民间文化本身具有不可开发性,因而许多民族民间文化,尤其是许多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被拿来进行庸俗化和扭曲化的滥用与廉价开发,致使民族民间文化原生内涵受到破坏,神圣性被褒渎,并招致社会的误解。”这种商业化和市场化的开发,使得都市青年的爱情信物样式变得丰富,但在这看似丰盛的商品背后,被移植,被包装了的民族民间的爱情信物样式出现在经济繁荣的都市,这种打着“爱情信物”招牌在商业庸俗化和扭曲化地幵发中,导致了其中原本具有的原生价值的缺席。其次,在信物的消费中逐渐注重其物性的象征符号价值,这也与都市青年世俗浪漫主义和物质享乐主义的价值取向是分不开的。最后,自主表达下个人情欲的解放乃至放开,使得信物的传统精神内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消解。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信物审美观在年代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而这一变化也为信物审美观在新世纪的巨大变化埋下了伏笔。第三节世纪,消费神话中爱情信物深层审美意蕴的“缺席”从审美情感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来看,经历了从精英审美文化向大众审美文化香港黄金业金色岁月香港风情,平锋民间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黑龙江民族丛刊‘“时期以来都市青年爱情信物的审美特征日常生活的一个方面,都市青年对爱情信物的审美化选择成为浪漫爱情生活的一个重要维度。不论是都市青年对形式美的需求还是市场条件下商家对这种需求的迎合或者是引领,形式之美成为这一时期青年们选择爱情信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二、商品丰裕中爱情信物的“泛审美”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年代以来的那种“纯审美”越来越不能吸引都市青年的目光,与此相应,审美趋向于生活化、社会化和商业化,它不再超越于人民的生活之上的神圣领域,而是变成人们生活本身的一部分,人们将这种审美的生活化转向的现象界定为“泛审美”。在这种大的审美泛化的背景下,都市青年爱情信物的审美观同样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为都市青年爱情信物的审美选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审美的表层化倾向。“今天所谓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美只有时尚性,在消费社会中急速变迁。由此,我们有了两种不同的美的概念:一种是艺术领域中追求的具有永恒性的美,另一种是日常生活领域中追求的具有时尚性的美。我们权将前者称作深层次的美,将后者称作浅层次的美。”这种爱情信物审美浅层次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爱情信物审美观的商业化走向。正如在前面所讲的,年代的爱情信物的样式特征之一就是:爱情信物的商品化因素突出。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逐步发展,审美文化和市场中的商品经济出现了融合的现象。生产技术的发展,使得商品的种类和数量都大大增加,为了接受更多消费者的挑选,不仅追求形式美,更是借助于审美文化来包装自己。而年代随着电视报纸而兴起的广告业也为此推波助澜。“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年代青年耳熟能详的广告语,以乎将爱情的永恒与钻石的坚硬久存而嫁接在一起,商品通过这种广告叙事而变成了一种包含着审美精神意味的商品形象,激发着人们的想象体验,这种商业逻辑使得玫瑰花、钻石戒指、泊金首饰等等逐渐成为人们心中爱情信物的审美符号。商品性的爱情信物交换的普遍发展,使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对他们来说是异己的,无关的东西,表现为一种物,在交换关系上,人的社会关系转化为物的社会关系;人的能力转化为物的能力”。在不断的交换过程中,爱情信物中的信物因素逐渐被商品中的物性因素所排挤,而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各类商品的生产者妄图是自己的产品都能迎合都市青年爱情信物的审美选择,便借助各种爱情审美意象和浪漫的语言文字对自己的商品进行包装。有作者这样感叹道:“似乎‘彭峰回归:当代美学的个问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转变。在世纪年代,审美还只是少数知识分子的观念,他们主要通过对精神活动和艺术的追求中体验一种超然于日常平庸人生之上的生活体验;人们有意识地将高雅文化束之高阁,远离日常生活。世纪年代中期以来,上述爱情信物“纯审美”或“唯审美”观念却迅速被“泛审美”的审美文化思潮所取代。信物审美在市场经济与大众传媒营造的氛围中迅速走向世俗化、商品化和大众化;世纪后,借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大众传媒的东风,中国人生活的娱乐化趋势已势不可挡,成为当代中国人后现代生活的主旋律。物质生活的富裕,闲暇时间的增加,对个性生活情趣的强调,促使审美文化走向娱乐化、感性化和享乐化。传媒技术的提高以及大众文化为代表的消费性文化的发展,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趋势愈演愈烈。信物的“泛审美”的文化以无等级的“欢乐”为核心理念,都市青年爱情信物的审美取向随着时代的审美观而发生着改变,一、消费语境下爱情信物审美精神意蕴的“缺席”世纪的中国都市彳严然成为鲍德里亚所说的“消费社会”,消费思潮引导和操纵着都市人们的审美趣味,其中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信物在消费语境中审美意蕴的“缺席”,这种“缺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爱情信物的生产设计中媚俗化所带来的精神意蕴的“不确定性”。媚俗是一个文化范畴,在《消费社会》中鲍氏将其定义为:“为模拟、复制、仿制品、铅板,定义为真实含义的缺失和符号、寓物参照、不协调内涵的过剩,定义为对细节的歌颂并被细节填满。此外它的内部组织(符号含糊的过剩)和它在市场上的出现(不协调物品的激增、系列的堆积)之间有一种密切的关系”,爱情信物在被某一位制作者和设计者作为产品来考虑,“这些人面对一帮由均等消费者组成的有着明确规定性的受众,运用各种固定的规则套路,以陈规性的“美学”包装来传达各种在相当程度上可以预见的信息。”他们就是利用这样的方式包围了个阶层的均等消费者,“从美学上讲,他们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利用一种‘平庸原则’,这一原则给予他最好的保证,保证他的作品会被欣然接受。其次,媚俗艺术的生产者必须意识到他的公众在兴趣和欲望上千差万别。正因为如此,媚俗主义作为一种风格根本上是折中主义的。长期看来,给予媚俗艺术某种风格上一致性的,也许是它的异质元素同某种‘亲切性’概念的兼容。媚俗商品也意在表明某种‘艺术性’亲密,一种为‘美’所浸润的氛围,人们会希望看到自己的日常生活被这种美所包围。”商品消费性的爱情信物,同样也被采取了“平庸原则”,虽然其在设计上尽可能借助于高雅的爱情意象符号,使之带上了某种象征着爱情的亲切性”风格,不论戴着或者摆放在家里,都能够散发着“爱”的气息,但这种看似一目了然的爱情信物内涵却是大众文化所自上‘法鲍德里亚著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时期以来都市青年爱情信物的审美特征面强加的,而那所谓的“爱”的气息也只能通过消费者对含糊广告情景的想象。这种平庸原则生产设计下的“不确定性”使得信物审美精神内涵模糊不清。二是、爱情信物传递中审美主体精神意蕴的“缺席”。生活节奏、工作节奏以及爱情节奏的加快,使得都市青年人群情感发生和消失也变快。情感本来是需要借助于赋予符号上的意义来理解的,但由于情感经验流速过快,当人们还来不及“理解反思”情感的时候,情感已经作为经验流过去了。爱情信物的审美主体在将其传递中,繁复的情感交流正在一去不复返。“全社会已经和正在导向一种新的束缚形式,在现时代走向精心制作的情感”。也就是说,人们生活的一切方面都被文化产业普遍的操纵了,“不仅仅认知性内容被操纵了,而且情感也被文化产业操纵了并且由此转换成为后情感”‘而现代人情感处于情感天平的两极,一方面随着时代越来越注重利益得失的计较,在工具理性思维的影响下,爱情信物审美主体的情感表达经过了理性的精致加工,被理性化的情感符号使情感的真实性和自然性减弱,造成了信物中情感意义的缺失。另一方面,快速的现代情感交流形式使得情感评判处于直觉的直观感受中。而当一份爱情的信物送到她(他)面前时,已经来不及对此进行反思处理,而更多的是沉浸在得到信物时短暂的快感,或是以信物商品的宣传广告所自上而下的强加的平庸化的审美意象作为信物的直观认知,这样信物中审美主体所寄予的情感符号的深度意义也就不可避免的流失掉了。二、极端审美体验与情感的漂泊审美体验本来就有当下性、瞬间性,是一种稍纵即逝的直觉心理活动。个性的极大解放使得人们的情感的关注点完完全全转向了自我。整个时代进入了“我时代”,‘我’是这个时代唯一的特征。但是在快速变幻的时代中如何体现“我在”性,“未来早已变得像过去一样不真实,一样空洞。由于不稳定性和不连续性的普遍感觉,使得即时享乐成为追求的唯一“合理”之事。于是,有了消费冲动,有了“一次性经济”以及更广泛地说“一次性文明”这类全然自相矛盾的概念。”这种在消费中的追求的“一次性”快感便被自以为是人们找到“自我”的途径。在曰益增多的节日和蜂拥而来得礼物或是信物中,人们的感官已经变得麻木和疲惫,并要求以多花样的出现。正如在《爱情保卫战》中讲到的主人公小奇和女友小夏的故事,一年中的每个月都要过情人节,并且每个月要过一次恋爱纪念日和接吻纪念日,男主人公小奇这样说到:“第一年还好,每个节日就按照规定的送。可是第二年,她就说我没有创意,枯燥无味。我每天、每个月就要花很多时间来想到底要送她什么礼物。”女主人公小夏却说:“可是我妈也说了,女生年轻的时‘王一从情感主义到后情感主义《文艺争鸣》,高长江艺术人类学一艺术的存在和存在的艺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候就应该享受啊,我就应该享受他给我带来的这种愉悦感啊!”‘爱情信物是两个人情感的寄托,当一方将这种寄予对方情感的物品作为快感的享受时,爱情信物本该映射的另一方的情感意蕴便悄然退场。快感情感是我国工业化社会和现代都市生活进程中的伴生物,是消费欲望制造商品市场化的客观结果。快感情感的的特点是宣泄、梦想、幻觉,造成了愉悦满足之余的感性的浮躁或麻木。在这种快感情感的指导下,一方面人们通过不断的解构传统,反叛经典,使得古典的爱情信物中神圣性和崇高性被淡化和瓦解。另一方面人们更加追逐和创造出一些具有极端感官体验的艺术形象,用以刺激人们早已麻木和疲劳的审美体验。“这里起作用的不仅仅是‘欲望’,甚至也不是‘品味’或者特殊爱好,而是被一种扩散了的牵挂挑动起来的普遍好奇……这遍是‘娱乐道德’,其中充满了自娱的绝对命令,即深入开发能使自我兴奋、享受、满意的一切可能性。”这也是为何越来越多稀奇古怪的物品被当做爱情信物的原因。三、无边的审美与审美选择的困境现代都市语境中的大众文化热衷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鼓动人们追求时尚化的情调,认为爱情信物审美样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应该是单调刻板的;应该是开放浪漫的,不应是压抑僵化的。这种大众文化的审美情趣在打破了传统审美情感的等级结构,增加了情感表达的平等性的同时,“大众文化倾向于从生产意义到生产快乐,从满足人们的理性追求到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大众文化是一种工业文化,但它的特质注定了它的作用会为人们情感的满足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手段和场所,致使人们能在同一时间共欢笑或共忧伤,情感也变得标准化、模式化了,高雅的情感体验愈来愈少。”为了牟取利益的最大化,这种同质化、标准化和模式化的审美充斥到了各种各样的商品中,也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审美生活化和生活审美化在世纪的中国尤为显著。爱情信物审美的无处不在,让审美主体的审美选择成为了一件难事,假设你想为你的恋人买一枚钻戒作为爱情信物,你首先要从数以万计的钻戒品牌中选择一个你值得信赖的,周大生、周六福、蒂芙尼等等,然后从这一品牌众多的钻戒样式中挑选出你所认为美的并能被对方所接受的一款,然而事实上并没有这样顺利,一般情况下你会从多个品牌中选出款来,然后将它们放在一起,进行一个从价格到形式的比较,造型、质地等等的美你一个都不想放过,最终你会将筛选的几款挑出来,却迟迟不肯做决定,又只好请教亲友同事。在爱情信物的消费行为中,人们时时都处于“选择”的矛盾中。而更为严重的是“现代人喜欢追求这种伪造的理想”,而这些理想便是‘据《爱情保卫战》期资料整理法鲍德里亚著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傅守祥审美化生存: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象与哲学批判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时期以来都市青年爱情信物的审美特征被制造者预先设计并被加以宣传,被都市人所渴望。“在这些名目繁多的理想中,生活的所有实质内容变得越来越形式化空洞化,越来越没有个体灵魂的痕迹,生命质地越来越稀薄,人的自我却把根本不再是个体生命感觉的东西当作自己灵魂无可置疑的财富”,我们在丰繁的爱情信物面前,信物中所蕴含的审美价值已经被商品包装中的爱情理想所取代,我们似乎始终处于不断选择和真实情感被不断取代的这样一个无限循环中,而在爱情信物的审美实践就变成了一个没有实质内容的过程、形式。“设计师们通过社会调查、名义测验、计算机数据处理获得美的标准,然后按照美的标准进行设计,最终生产出完全符合美的标准的产品。我们将这种美称之为‘平均美’。‘平均美’反过来追逐消费者,消费者不需要投入任何积极的努力,正是这种意义上,我们说‘平均美’扼杀了我们的审美感悟力。”而在商品消费包围的世界中,这种‘平均美’存在于各类商品中,人们在这种“美”中逐渐丧失了自己的审美判断力,随波逐流,并最终会被无边的侵略性的美的波涛所淹没。这种平均美或者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在不断地消解着爱情信物中的深度,即深层次的美。“事实上我们当下这个时代已经处在一个全面消解深度的时代,似乎一切都在朝着另一个方向转化。比如说深度向平面转化,崇高向世俗转化,”“这个平面的世界就是要消解一切深度、一切高度、一切严肃性。……在艺术失去了思想的深度之后,一切变成了可以任意滑动的平面之后,一切都从‘’转移到,之后,平面主义、行为主义很容易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为流行、最习以为常的状态。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拒绝精神深度的艺术现实不可能成为我们人类最终可以信赖或者可以安慰的精神风景刘小栋尽寒枝北京:华夏出版社彭峰回归:当代美学的个问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邱正伦艺术美学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同样激发着人们的想象性体验。但是作为商品的爱情信物,它的审美情感已不完全是审美实践活动中的审美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更多的是在“平庸原则”被灌注其中带有标准化、模式化的消费性审美文化意蕴统治,即使在审美实践中,审美主体的双方始终被这种广告叙事性的情感自上面而下的强行占据,并妄图通过这一的实践而达到类似广告中的目的,审美主体通过信物中对象化的情感传达想要达到主体双方审美情感的统一,变得困难重重。“商品活动与审美活动是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东西,虽然他们都属于人类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前者是以利益、利润和效益等为内在要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石,也是包括审美活动在内的其他一切活动及其观念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虽然人与人的关系在商品活动中如马克思所说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而后者是以精神的超越性和自由天性为内在要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杆,是包括商品活动在内的其他一切活动及其观念的最终目的。”而商品交换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关于利益的交换,是交换价值的实现,而审美活动中的最终目的是精神的自由与超越,是精神的交流与释放,其外在的客体存在形式的交换以及这种交换的价值实现,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与此同时,处在市场经济中的现代都市人群,在“工具理性”的支配下,奉行“利益代价”原则,最主要考虑如何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益。爱情的信物也在此可能成为一种手段的手段。正如有人说道:“什么叫浪漫?还没和这个女孩结婚时,就送给她朵玫瑰;什么叫浪费?和这个女孩都结婚了,还送给她朵玫瑰。”这种将爱情的信物变成了一种工具,并且一方的审美主体还考量着利益和代价。不论是恋爱、结婚还是婚后,爱情始终是某一阶段的主题,而不论那一阶段所送的信物,只要是真挚情感的浸注,都会是美的。在大众审美文化和消费文化中,爱情信物的“纯审美”需要和功利性的泛审美化之间的矛盾,让都市青年爱情信物审美活动处于困境之中。二、爱情信物审美精神内核的永恒性和审美主体短暂审美体验之间的矛盾爱情信物自其产生之日,“永恒性”的审美精神内核便成为其中的重要特征。从古代“持子之手,与子偕老”、“私情终不许”到近代民歌中所唱的“一个铜钱四个印,铜钱合来平半分:妹拿一半为证据,哥拿一半为把凭;妹见他人莫起意,哥见他人莫变心,共个火塘作伴六十春”,再到现代人们向往的“爱你一生一世,天涯海角,海枯石烂”。在黑格尔看来“在爱情里最高的原则是主体把自己抛舍给另一个性别不同的个体,把自己的独立意识和个别孤立的自为存在放弃掉,感到‘高岭商品与拜物:审美文化语境中商品拜物教批判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市育年爱情信物文化现象的屯美困境及示自己只有在对方的意识才能获得对自己的认识。……我应该把这主体性所包含的切,把我这一个个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样子,全部渗透到另个人的意识里去,成为他所追求和占有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就只在我身上活着,我也就只在对方身上活着;双方在这个充实的统一体里才实现各自的自为存在,双方都把各自的整个灵魂和世界纳入到这种统一中。”而永恒性的爱情信物精神体验便是将黑格尔所讲的这种“爱的最高的原则”浸注到某一见证双方情感的物品中,把一方的过去、未来和现在通过爱情信物与对方紧紧相联系。双方也在这统一的爱情信物中实现各的为存在,并将各的整个灵魂和世界都纳入到了爱情的信物中。黑格尔也讲到“这种忘我无私的精神(只有凭这种精神,主体才会重新发现他自己,才真正实现自我),这种忘我的精神(由于忘我,爱情的主体不是为自己存在和生活,不为自己而操心,而是在另一个人身上找到存在的根源,同时也只有在这另一个人身上才能完全享受他目己)就形成爱情的无限性。”在这种全身心的忘我精神中主体才能体验到自我的本质力量,这种忘我精神所形成的爱情的无限性集中在爱情信物里便是信物的永恒的精神意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爱情观和佶物观在历史的进程中被迫改变着轨迹,身体欲望的解放使得人们的沉重肉身将形而上的精神灵魂往下拉,爱情信物屮的精神性的永恒意蕴失重了。“在商品交换的普遍性要求和抽象性准则迫切需要消解传统的、必然的、永恒的、本质的和普遍的东西来为自己辩护以保证自己的实现。……这就导致了传统文化的精祌支撑的瓦解。”这种瓦解不单是将传统爱情信物所具有的精神支撑如忠贞不偷、从一而终等婚恋观念,更是消解了凝聚在信物之中的审美主体的情感和精神支撑。“速食”爱情时代的到来,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人口的自由流动让现代爱情变得更是不可捉摸。人们开始呼喊“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的无奈心声。爱情信物中的情感因素变得飘忽不定,而人们更渴望在无限的物欲的短暂性体验来弥补真正爱情的缺失,审美的口常生活化、消费主义文化与大众传媒的介入,方面使得人们爱情信物的审美选择空间扩大化了,但同时也将人们的审美标准化,同质化并导向于消费物品的物性象征符号的追求,如地位、声望、时尚等的象征物。越来越多的节日也使得都市青年男女之间礼物的增多,如果说每个情人节都是老套的巧克力、玫瑰花,次数多了势必会觉得乏味,天天如此、不断重复的刻板性,如海德格尔所说:“一切原始的东西在一夜之间被磨平为早己众所周知的了……任何祌秘都失去了它的力量。”‘德黑格尔著芙学(四卷本)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德格尔着四卷本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岭商品拜物:审类文化语境屮商品拜物教批判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而伴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人们转向了对快乐的追求,一方面,中国人的情感享乐取向表现在对带来痛苦的事物和处境的极力回避上,另一方面,则表现在人们的情感拼命追求物质享受的体验上。这种体验不仅仅是在不断变换的物质享受上,更是体现在对传统和古典审美文化的解构上。对于爱情信物,新奇感、更大程度上的刺激感成为了都市青年的主要审美指向。而“审美体验是个过程,而且是当下的过程,它当下发生,过去了,这个过程就完结了。下次开始,就算是欣赏同一事物,也不会一样。”不断更新的物质产品和快速的都市生活节奏同时也让这种本来短暂的极端审美体验变得极为短暂,当人们还来不及“理解反思”爱情信物中的深层情感的时候,情感已经作为经验流过去了。时代的变更,使得原本在爱情信物中“永恒性”的审美精神的自主表达在今天却变成了一种奢望。第节都市青年爱情信物的审美启示现代都市青年将会长期处于消费主义文化的包围中,而这种包围会随着大众文化和网络传媒技术的发展,在时空的纵横向维度上更加密集的包围着我们,主导着我们的审美趋向。在这一大的文化背景下,我们在爱情中如何才能更好的借助爱情信物来表达和传达我们的情感,并使审美主体双方在这一拟人化的对象中实现情感的共鸣,从而更好地体认到自我“本质力量”即爱和爱的能力的肯定。正如黑格尔所讲的“这里的美主要在于爱情这种情感并非始终都只是冲动和情感。想象围绕着爱情的关系创造出一整个世界,把其它一切事物,一切属于现实生活的旨趣、环境和目的都提升为这种情感的装饰,把一切都拉入爱情这个领域里,使一切都由于与爱情的关系而获得价值”。不论双方之间爱情的信物值多少钱,多麽珍贵,多麽时尚,只要其中侵润着双方真挚情感,并在爱情的信物中实现着自我存在的根源,体味更深层次的爱的无限性,爱情的信物才具有真正的意义。一、建立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关乎我们社会的未来。一位台湾学者描写了曾经富裕后的台湾人的现状:“我们活在看得见、摸得着、想得通的现实物质世界中,我们活在本能冲动的机械化运作中,我们失去了主体性的自我尊严,被肉体的需要完全掌控,没有美,没有善,没有爱。我们在似乎拥有一切的同时,却发现我们在不知不觉之间失去了最根本、最宝贵、最值得珍藏呵护的生命财宝。我们活在物质富足、情欲的满足中,但是不幸的是我们在其间找不到爱,找不到意义,找不到‘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陈望衡当代美学原理北京人民出版社,‘壊黑格尔著美学(四卷本)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市青年爱情信物文化现象的审美困境及启示第四章当代都市青年爱情信物文化现象的审美困境及启示第一节当代都市青年爱情信物的审美困境通过以上对都市青年爱情信物样式和审美取向的变迁分析,我们能够看到在其审美活动中所存在的困境,而这一困境实际上便是人们的商业活动和个人的审美取向之间的一种冲突,这种冲突一方面是由于商业活动的主动侵入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和思维能力本身的有限性造成的。是人类社会的商品化逻辑和人们原有的在爱情中追求自由天性的精神逻辑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都市青年爱情信物审美活动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爱情信物精神内核的“纯审美”意蕴与功利化的“泛审美”现实之间的矛盾这个时代,爱情不再是单纯的两情相悦,纯洁、圣神的柏拉图式的爱恋,爱情的信物也不再单纯是审美主体真挚情感的寄托,而是掺杂了许多非情感因素,够不够贵重,是不是时尚,能不能弦耀成为了人们追逐的物性因素。那些能感受人的快乐和确证自己是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而与那种只能感受事物的自然物理属性的生理感觉和只能感受“商业价值”的异化了的人的感觉相区别。在爱情信物的审美实践中,情感本质上是通过自然感物质的媒介作用而和对方的情感进行交流,并在物质中达到情感的共鸣,“他才能在自己和别人那里体验到一种普遍的‘人的快乐’,才能确证自己的‘属人的本质力量’”这一本质力量即“爱的审美能力”这种情感在爱情信物和审美对象之间保持着一种超认识、超功利的精神联系,“这种情感联系可以是、而且必然是由认识的和功利的关系所引起的,但它本身仍然是超认识、超功利的”这些正是爱情信物中“纯审美”的意蕴所在,但是这种对于审美主体的“本质力量”的判断,不应当以单个个人为准绳,而是以整个社会背景下的普遍量”为准。而自年代以来,爱情逐渐堕落为物欲和情欲,爱情信物似乎成为一爱情观转变下的傀儡,成为了世俗化浪漫体验和物质享乐的工具。伴随着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打造进程,审美主体在爱情信物中“纯审美”的情感体验在日常化的审美体验的冲击下,要么被“净化掉”,要么被“升华”掉。但与此同时,就像爱情对现代人来讲是奢侈品一样,人们在追求奢侈爱情的同时,也渴望那“纯审美”式的爱情信物来为自己的爱情润色。市场经济下的商品消费似乎满足了人们的这一独特需求,可当我们仔细分析一番,生产出来的爱情信物通过被植入的广告叙事,似乎变成了一种“纯审美”的信物形象,并邓晓芒,易中天著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于信物中的情感之美。这种美是建立在超越信物浅层次的物性审美特征的基础上的,更是将所有精神意蕴都指向双方之间的爱情,并在爱情信物的情感传达和沟通中,进一步的深化和升华双方之间的情感。同时笔者也想到了中国古代《庄子》中所讲的“得意而忘言”的审美态度:“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垄。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王弼将这一理论进一步发挥为“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出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尽意,得意而忘象。”‘“得意忘象”的审美心态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发。在消费主义和大众传媒的语境中,爱情信物作为审美主体双方传递和表达彼此情感“意”的一种“象”,在这一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不能将审美观照仅仅停留在爱情信物“象”的物质层面,而是要从有限的物象和物象所具有的浅层次的美中超越出来,形成一种暂时的“忘”,“忘”的目的就是要通向爱情信物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因为爱情信物审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精神的自由和超越,是精神的交流与释放。海德格尔和尼采也同样相信“人发现自己当下的生活处于一种不确定、异化、堕落、不真实的境遇之中,充满了匮乏和痛苦。但是人之中存在着一种从愚昧、错误、恐惧和激情奴役下解放自己的张力。这一自我超越的力量并不希望疏远自身或者被其他存在所吞没。自我超越的目的就是要促使自身的可能更加充分、完整的现实化,从而在更加真实、正确的存在的获得中恢复自我。”艺术敏感和审美个性的培养有助于都市青年在商业消费神话所建立的无边审美中不被作为爱情信物的商品的物性特性淹没了信物中的深层次的精神指向。当然就爱情信物的定义来讲,我们更为重要的是关注信物在审美实践中所寄予的精神性的审美意蕴,但物也重要,这里的重要并非商品性或者物性象征因素,而是爱情信物作为一个物品对于审美主体双方的独特意义。也正如定义中,对于信物,一方面是关注到了物品中所寄托的和约定的“信”,另一方面由于此物中包含着“信”的内容,所以将此物对象化为“他人”,并珍守此物,守物如守信一样。三、在多元化文化语境中提高爱情信物审美文化的自觉目前都市青年的爱情信物文化己经处在全球化、消费化的历史境遇中,爱情信物文化的多元化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世界各地,各个民族的爱情信物文化集聚于中国的都市里,都市青年在这眼花缭乱的信物文化面前有些应接不暇了。甚至开始抛弃传统的爱情信物文化,向着世俗浪漫主义和物质崇拜迈进。“人的存‘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意巴蒂斯塔莫迪恩著哲学人类学李树琴段素革译哈尔滨:黒龙江人民出版市青年爱情信物文化现象的审美面境及启示在不能被完全归结为物质及其力量,除了肉体的、物质的维度,他的存在还有非物质、非肉体的维度,即精神的维度。……精神、灵魂是人最独特的维度,因此,灵魂才具有绝对的而不仅仅是结构的价值。”这种存在于人内心精神性的绝对价值需要正在被物质享乐、工具理性挤压并占据,表现在爱情信物文化中也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关注爱情信物中深层次的审美精神意蕴,罗兰巴特说:“人类不知疲倦地努力去创造意义,舍此就不成其为人类了。”在费孝通先生看来,“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爱情信物审美文化自觉实际上就是都市青年在、了解爱情信物文化的前世与今生,并在自我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既符合新时期又不脱离爱情信物的精神本质,这种审美自觉并不是复辟传统,更不是崇洋西式,而是在不断的回望传统中修正现在,让都市青年爱情信物审美文化回到正轨。“社会在进步,但情感、爱、友谊、梦想等事物往往有它自己恒定的结构,有它自己特有的展开方式,适应它,就能幸福,践踏它,就会带来灾难。”同时费氏也告诉我们文化自觉非一朝一夕之事,“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才有条件在这个已经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各种文化能和平共处,各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守则。”爱情信物文化自觉的建立不仅仅是一两个都市青年的问题,而是需要全社会的都市青年长期共同努力奋斗。‘意巴蒂斯塔莫迪恩著哲学人类学李树琴,段素革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法罗兰巴尔特结构主义:一种活动胡经之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谢有顺这一代的爱情美学山花:‘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市青年爱情信物文化现象的审美困境及启示价值。”大陆在近些年开始出现了台湾曾经的景象,而在这种社会环境中,青年人群看不到身边的典范,在他们眼里只是现实、现实、现实。“现实”成为他们奉行的标尺。“我们不得不指出,消费帝国在不断进化,如:自助原则、追求情感和欲望功利主义的计算、关系的淡漠,这些似乎都已经感染了整个社会机体,精神的东西也无法幸免”这不仅引起了笔者的担忧,要想真正改变都市青年爱情信物中的审美困境,我想最外在的因素便是社会为都市青年提供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在这种人文环境中,理想和精神有自己独立的地位,不再被所谓的现实排挤到悬崖的边缘。只有这样的外部环境,都市青年才会有更多的自由表达爱情和传送爱情信物的审美心灵空间。爱情和爱情的信物是婚恋双方之间的私人情感之事,双方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和情感的审美需要而自主选择,在选择中更多考量情感的审美需要而非社会范围内普遍的潜在的标准。二、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个人的艺术敏感和审美个性。面对一个全面审美化的时代,在爱情信物的审美实践中如何摆脱“平均美”的主动追逐也成为了都市青年一个非常关注的问题,“我认为唯一摆脱‘平均美’追逐的方法,就是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即采用真正的审美策略,发现并培养个体的审美敏感和个性。”我想这种具体的摆脱方式体现在都市青年爱情信物的审美实践中,便是一方面在于日常生活中培养和建立个人审美的敏感和个性,在选择和赠送爱情信物时,能够不被‘平均美’的浅层信物之美所俘获。在商品化的大众消费文化中,都市青年不免会被其外在强大的表层审美文化所吸引,并在消费文化符号所建构的神话世界中追逐其虚幻的物性象征价值。从而背离了爱情信物所原本应具有的精神意蕴以及自我审美主体的情感的自由表达。在这种境遇中,我们首先要明白,生活在都市,也就意味着生活在丰繁的商品世界中,都市青年的爱情信物也便是从这些名目繁多的商品中选择。但作为爱情信物的商品,它更为重要的一面是承载着我们的情感的表达,这一审美活动是精神需求价值的实现活动,而不是物质价值的实现活动。当然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环境中,信物中的浅层次的美应该成为人们审美选择的最低要求,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停留或者沉湎与这种浅层次的物性之美中,而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便是在不断摆脱和才超越‘平均美’、物质的享乐主义和世俗浪漫主义的基础上,要更关注爱情信物中的深层次的精神意蕴之美,即审美主体所寄托‘琳治平白昼提灯:人的失落和人的追寻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法吉尔利波维茨基,(加)塞巴斯蒂安夏尔著超级现代时间谢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彭峰回归:当代美学的个问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结语结语本文所研究的“都市青年爱情信物的审美嬗变”,是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的这段时期内,中国社会从经济到文化,从沿海城市到内陆地区都在全球化、城市化、生活全面商业化、消费化的都市语境中发生着深刻而迅猛的变化。随着国家的不断攀升,商品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都市人群的物质生活水平发生了从困窘到富足再到富裕的阶段,当都市人群己经实现并超越着以前所追求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理想场景时,物质的急剧丰盛的同时,人们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并没有同步得到满足,而是经历着海德格尔所描述的“没落”:传统意义的崩解下,新的意义尚未建构,大地荒芜而物质膨胀,人们在现实里被异化而且变得庸常,人变得生活在他处,人不再是自我及内心的主人,而只是远离本真的“在”而存在。这三个阶段人也发生了从“理想的人”到“世俗的人”再到“欲望的人”的转变。正是在这一大的社会背景下,笔者以“都市青年的爱情信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和访谈收集第一手资料,在了解和借鉴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的同时,从美学理论和文化人类学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新时期以来都市青年爱情信物的样式变化及特征,年代,都市青年在相对困窘的物质生活环境中,爱情信物样式主义集中在注重实用性的生活用品和文化用品上,在简单而质朴的物品,却成为了当时青年真挚情感的寄托和对纯真理想爱情的追求。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爱情信物的种类多样化,并幵始浸染上了商业化的色彩。解决了温饱的都市青年开始转向了追求世俗浪漫色彩和物质享乐的爱情信物。而自主表达下情欲的享乐主义使得都市青年开始在身体上和精神上对爱情信物精神内核进行了消解。进入世纪,大众化的消费文化使得爱情信物的种类多元化。富裕之后的都市青年在变幻莫测的爱情年代,被大众媒介宣传的爱情信物神话所俘获并转向信物中短暂的感官刺激体验、经济价值等物性维度的追求,爱情信物也变得物质化、随意化、价格化、工具化,其原本的情感内蕴被被物性因素所取代。与此同时,都市青年爱情信物在审美特征上也由年代注重信物的实用之美德马丁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部元宝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和情感意蕴“溢出”于物质形式的“纯审美”向年代越来越注重形式之美和浅层次的“泛审美”化转变,进入世纪,消费文化和大众传媒打造了所谓的爱情信物消费神话,都市青年开始以各种消费体验代替爱情信物的审美体验,在无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选择中,爱情信物中的审美精神和情感意蕴“缺席”,都市青年随之陷入了爱情信物审美的困境之中。具体体现在:爱情信物纯审美”意蕴与功利化的“泛审美”现实之间的矛盾和爱情信物审美精神内核的永恒性和审美主体短暂审美体验之间的矛盾。面对这一现实审美困境,首先必须要建立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为都市青年有更多的自由表达爱情和传送爱情信物的审美心灵空间营造良好的客观环境。其次,都市青年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个人的艺术敏感和审美个性,从而能够在商业消费“泛审美”化的包围中保持爱情信物精神及情感意蕴的独立。最后,要在多元文化语境中提高都市青年爱情信物审美文化的自觉。本文尚存诸多不足之处,第一、本文主要集中于对爱情信物的样式变化和特征进行了梳理总结,但就其成因研究还有待深入和详实。第二、由于本人学识有限,特别是对于文化人类学的理论知识钻研不够,导致对爱情信物馈赠现象的阐释较薄弱。第三、对于审美启示,笔者从一般性出发提出相应启示,但如何将这些启示进一步细化,并实实在在指导青年人群爱情信物的审美活动。笔者在此敬请各位学者提出批评、给予建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工具类: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编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辞海夏征农,陈至立主编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说文解字许慎著北京:中华书局,西方文论关键词赵一凡,张中载,李德恩主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著作类: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张采鑫高敬主编爱情是什么一全球位大师谈爱情北京九州出版社,郭景萍中国情感文明变迁年北京:人民出版社,野夫年代的爱情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兰德尔柯林斯著互动仪式链林聚任、王鹏、宋丽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法吉尔利波维茨基,加塞巴斯蒂安夏尔著超级现代时间谢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傅守祥审美化生存: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象与哲学批判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北京:九州出版社,彭峰回归:当代美学的个问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苟志效,陈创生从符号的观点看:一种关于社会文化现象的符号学阐释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高长江艺术人类学:艺术的存在和存在的艺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邱正伦艺术美学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法鲍德里亚著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邓晓芒,易中天著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高岭商品与拜物:审美文化语境中商品拜物教批判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琳治平白昼提灯:人的失落和人的追寻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意巴蒂斯塔莫迪恩著哲学人类学李树琴段素革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法吉尔利波维茨基,加塞巴斯蒂安夏尔著超级现代时间谢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美丹尼尔贝尔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严蓓雯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德黑格尔著美学(四卷本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邱正伦著审美价值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郭昭第著审美智慧论北京:人民出版社,薛毅主编西方都市文化研究读本(四卷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美马泰卡林内斯库著现代性的五福面孔顾爱彬,李瑞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瞿明安主编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上)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王一川主编人与审美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赵惠霞著现代美学:审美机理与规律北京:人民出版社,陈望衡主编美与当代生活方式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赵伶俐著人格与审美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刘悦笛著生活中的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法皮埃尔布迪厄著单身者舞会姜志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黄伟达审美新潮的涌动与审美文化的转型…中国新时期审美风尚的变迁思考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周宪边界的消失与审美文化的变迁浙江学刊,于明辉于货币体制之外寻求诗意的栖居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靳彤绍论黑格尔的爱情美学思想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冯欣理想的人世俗的人欲望旳人论新时期以来小说中日常生活主体的变迁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邓军海审美人生,何以可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李建英,邓建兴构建中国人的和谐精神生活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谷鹏飞从美学角度看民俗的现代传承与重建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后记后记三年的研究生时光即将画上句号,伴随着山城春天的脚步,我们开始了再一次出发前的整装。不知道何时还会来到母校,何时再次拜访导师邱正伦先生,何时邱豪军能再次聚集,也许未知的只能留给以后,而我们将要带走的却是三年来生活和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在此,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邱正伦先生。先生为学严谨,即使在股骨折手术后,病床前总放着一些书籍。待前来探望的人走后,先生便静静翻阅。先生能够在如此大的人生困难面前依然安之若素,令学生深深钦佩。每当有与先生对话的机会,我便把学习中遇到的疑惑讲给先生,先生总能耐心讲解,深入浅出,并举身边事例以加深我的印象。而该篇论文的题目最初也是和先生谈论中确定的,从资料的收集、案例的选取、文章框架建立和论文的成稿都是在先生悉心地指导下完成的。感谢我的同窗:勇刚、永泰、中华、任师兄、潇潇、庆娜、文静、凌云以及同门黄晶、黄彩艳和黄常春,感谢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我诸多的帮助,正因为有了大家的相互帮助和互相关爱,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更多的温暖。感谢那些在我调查过程中热心配合的人们,能够耐心接受我的访谈,为文章提供了实实在在的资料。我还想感谢我的家人,感谢父母提供了这样的条件,能够让我安心的度过这三年的研究生学习。感谢爷爷和逝去的奶奶以及姐姐和妹妹给我在精神上的支持。参考文献德瓦尔特本雅明著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王才勇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法古斯塔夫勒庞著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德席勒著审美教育书简张玉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法波德里亚著象征交换与死亡车槿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数据论文类:周志强,赵书杰从“纯审美”到“泛审美”:当前审美文化的走向北方工业大学学报,傅守祥泛审美时代的快感体验一从经典艺术到大众文化的审美趣味转向北京广播学院学报余丹在,《西厢记》中的信与信物学语文,张丑平古代小说中爱情信物的文化内蕴与叙事意义学术界,万明田中国古典戏曲中的定情信物研究吕堃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信物平锋民间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黑龙江民族丛刊,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郭卫华“情”与现代道德哲学困境的超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朱志荣审美意识历史变迁的基本特征学术月刊刘求长审美功利性形态的变迁:从显性功利到隐性功利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年月在《文艺生活》发表论文《论休闲》、年月在《群文天地》发表论文《论休闲与消费》、年月在《西南农业大学学报》发表论文《“适”与中国文学的抒情境界》、年月申请到“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学生科研项目《新时期以来,中国都市青年爱情信物的审美嬗变成因及对策研究》”、年月在《重庆日报》月日与导师邱正伦联合发表《印象派版画,穿越黑白的人文关怀》

上一篇:史上最昂贵的情人节.pdf
© 2005-2015 康薇鲜花速递网 版权所有 鲜花订购 CONVEYFLOWER.Com, All Rights Reserved.